妙印鈔卷第五十一
沙門阿寂紀
輸入者 韋小燕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劉海燕
釋轉字輪曼荼羅行品第八之餘(經第三之餘疏十二之餘)
四從善男下。明諸佛以此法身同加持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善男子此阿字一切如來之所加持(云云)
二從善男下。明隨釋中。善男子者。指金剛菩薩等及一切修真言行者也。此真言者指阿字門也。以法身者。此阿字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本地法身也。是故十方一切諸佛以此平等大惠本地法身。同共加持一切持真言者也。故云以法身同所加持也。
五從諸有下。明行者以阿字故能作佛事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真言門修菩薩行乃至一切法轉(云云)
二從諸有下。明隨釋中。諸有修行之者等者。此中諸猶凡也。言凡有修行此真言之者。以此字故住普現色身三昧。為一切眾生。能開佛淨知見。廣作佛事。故云諸有修行之者乃至此阿字門名能如是作之也。當此者。此字也。彼體者。彼清淨法界體也。此字彼體即是同一切佛身也。故云當此彼即同一切佛身也(更問)阿字門一切法轉者等者。言從此阿字流出等字門。遍周法界。如上四處流出句。故云阿字門一切法轉乃至從此阿字門修行轉也。更問者此意也。
六從是故下。明於佛心當勤修習中。又八。一明為見諸佛法身勤修。二明為供養佛故勤修。三明為證發菩提心勤修。四明為與諸菩薩同會勤修。五明為利益眾生勤修。六明為求悉地勤修。七明為求一切智智勤修。八明總結。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是故祕密乃至諸佛者等者。經之是故祕密主乃至若欲見佛一行餘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欲見一切佛淨法身也者。指自性清淨本地法身也(更問)
二從欲下。明為供養佛勤修中。又二。初欲供養者。別牒也。後謂遊一切佛剎等者。隨釋也。其義可見。
三從欲證下。明為證菩提勤修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欲證發菩提心者。別牒也。
二從謂證下。明隨釋中。謂證菩提令心淨也者。言欲發菩提心及證菩提心者。勤行可修習阿字門也(云云)
四從欲與下。明為與諸菩薩同會勤修中。又二。初欲與諸菩薩同會者。別牒也。
後謂與那羅延菩薩等者。隨釋也。言那羅延者大力堅固義也。所謂與阿毘跋致堅固不退菩薩一生補處大士。同共一處受得現法樂也。
五從欲利下。明為利益眾生勤修中。又二。初欲利眾生者。別牒也。
後謂如毘盧者。隨釋也。謂如大日如來三密無方化用。常恒為一切眾生廣施作佛事也(云云)
六從欲求下。明為求悉地勤修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此中下。明隨釋中。此中等者。言悉地有多種不同。其中佛身為最第一。然佛身當速疾可成就。何況餘世間成就等耶。
七從欲求一下。明為求一切智智勤修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然下。明隨釋中。然此等者。一切智智尚能成就。何況餘一切義利哉。但前句明色法成就。此句明心法成就。此兩句合論明色心實相究竟滿足也。
八從此諸下。明總結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此諸佛心勤而修之者。經之於此一切佛心當勤修習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佛言下。明隨釋中。佛言如上所引之事者。指上七種勝願也。欲成如此大願者。更無異方便。但當修習此阿字聲字實相也。故云佛言如上乃至勤修此阿字之門也(云云)
第九從爾時下。明敷置聖天位中。自為三。一明表說敷置聖位。二明絣定方位。三明畫諸尊。
初中。又三。一明牒經。二明問答決疑。三明結釋。
初中。爾時毘盧遮那乃至不思議法說者等者。經之爾時乃至不思議法二行餘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前下。明問答決疑中。又二。一明重前更說問答。二明一處不說更分折說問答。
初中。又二。一明問。二明答。
初中。如前已廣說敷置曼荼羅位今何以更說等者。問意言。前具緣品廣說曼荼羅聖尊竟。何重又說之有何意耶而問也。
二從此有下。明答中。又分為四。一明開發一類未聞者。二明令已聞倍得明了。三明前說未周遍令無所闕。四明前說名未說盡形狀。
初中。欲更開發一類眾生故者。有一類未聞前說故。為此未聞者佛重開法會也。故云欲更開發一類眾故也。
二從令前下。明令已聞倍得明了中。令前已等者。言雖前已聽聞。未明了通達故。重說令彼具足明了。故云令前已聽聞者倍得明了故也。
三從前下。明前說未周令無所闕中。前雖說諸位地等者。言總前雖說諸位。未周備故今更說之。為令前所說無所闕也。故云前雖說諸位乃至令無所闕乏故也。
四從又前但下。明前唯說名未說形狀中。前但說其名等者。言前唯說其坐位名字。未盡說其形狀色相等故。今說之盡令具足也。故云前但說其名乃至令具足故也。
二從何故下。明一處不說更分折說問答中。又二。一明問。二明答。
初中。何故不併說之等者。問意言。若然者何故一處不說而分折說之耶。
二從於此下。明答中。又分為二。一明令聞者發珍重心。二明令一一作法與三昧相應。
初中。於此亦有意者。付之有深意。所謂假令雖深欣樂法者。頓極不可說之。何以故為令發起珍重之心故。漸漸說之漸開導其心。故云乃至深樂法者乃至漸漸開道也。
二從復次下。明令一一作法與三昧相應中。復次若但以圖畫尊容等者。言若但依擇地造壇圖畫尊像可成就真言真實之行者。彼畫師亦能可成就如來功德。雖然全不可有其義。只須一一行與其三昧相應可成就不思議行果。所謂獻一花時與花三昧相應。乃至獻一燈與燈明三昧相應。造方壇時與金剛智印三昧相應。及至造半月時與風輪神通三昧相應。如此觸一一行事。隨一一作業。皆悉與彼彼三昧相應。而至三平等大空位。名為不思議行果故。漸漸開導為生如此甚深祕密之惠。而分折說之也。故云復次若但乃至謂與三昧神通相應說之也(云云)
三從然大下。明結釋中。然大日如來入大悲乃至故更說也者等者。大日如來前所入三昧。與今所入三昧。共同是大悲胎藏三昧也。明知前與今無有別異。只是前壇諸方圖畫未滿足。是故更重說之也。故云然大日如來入大悲乃至亦復未具故更說也。
二從彼阿闍梨下。明絣定方位中。自分為十。一明住祕密加持。二明知方角絣定空位。三明絣定中臺。四明絣定第一重以下。五明重重各分四位下拼。六明重重開四門。七明釋迦文殊更互。八明從定色以來未記。九明下彩色時祕觀并次第。十明說無能害力明妃。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彼阿闍梨乃至禮一切佛者等者。經之時彼阿闍梨乃至稽首一切諸佛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上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祕觀方便加持。二明調線。三明禮一切佛。
初中。如上已說中心作阿字等者。如上觀八葉心蓮。於其中心觀阿字。於頂上觀字。并兩眼觀字及字。如此作無相甚深祕密加持。與無相法界本地法身體無二無別也。然後可絣定方位等。故云如上已說乃至而運布規量也。又經云先住阿字一切智門等也。
二從凡合繩下。明調線中。凡合繩者。非大壇金剛線。為絣定方角所用之繩也。若不調其作法中間斷絕者。師弟共令損失。故云凡合繩乃至致損耗也。
三從禮一切下。明禮一切諸佛中。禮於阿字真言之體者。阿字是一切諸佛心。又是本地法身也。故運心合掌迴心於本不生際。名為稽首一切諸佛也。故云次禮一切佛即是禮於阿字真言之體也。
二從師禮下。明知方角絣定空位中。又二。一明知方角。二明絣定八方空位。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東方申之乃至周於北方(云云)
二從師禮下。明隨釋中。師禮已次當知方所等者。言先能可了知四方面相。故云師禮已次當知方所乃至之所得便也。
二從在壇下。明絣定八方空位中。在壇巽地乃至即四方位竟也者。已上定正四方畢。次弟子乃至不得移易者。定四角畢。次若定乃至即得也者。定四方四角中心十字界也。已上如具緣品。故云如前審諦也(云云)
三從次金剛下。明絣定中臺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金剛有情乃至曼荼羅置之者。經之次作金剛薩埵乃至入於內心置曼荼羅一行餘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欲謂師下。明隨釋中。欲謂師先定線道等者。定四方四角十字等空位畢。然後入內欲絣定中臺分位故。又住祕密加持也。言如例想字成大日。然後為作事業。轉字為字。轉字為金剛薩埵。結彼印誦彼言已。絣定內院之分域。故云謂師先定線乃至轉作執金剛菩薩之身也(已上句在十三)阿闍梨復於瑜伽中乃至即同彼身執持如來智印者。如上可了知。別不釋之。雖改阿字為縛等者。以字入字故。以本不生故縛即無縛也。是即不相離義也。故云雖改阿字為縛乃至體一門異也。既作此觀等者。如此持誦加持已。入中胎如前空定引繩。定中台方所分域也。故云既作此觀即與弟子乃至於中台定方所也。如上所說前引繩當心等者。言如上空定。次先當心引繩雖印持。未下繩也。如此先作其標相也。故云如上所說前引線乃至置了方作也。當知如此定時頂上等者。言如上印持決定方位時。於頂上觀字。放三重光。遍身成三重曼荼。如上說。故云當知如此定時頂上乃至皆如上說之也。
四從如是(有十三)弟下。明絣定第一重以下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是第二曼荼羅乃至佛空性形者等者。經之如是第二曼荼羅乃至如來形空性形等一行餘文。未會引之也。此中第二曼荼羅者。指第一重。對中台故云第二也。
二從次復歎縛字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祕密加持。二明絣定第二重以下。
初中。又二。一明嘆字義。二明次第相釋。
初中。次復歎縛字之德者。歎金剛手種子字也。所謂以字入字時。以本初不生故縛即無縛。以無縛故即同字無二無別也。是即以同字故歎字也。故云次復歎縛字之德乃至如來之形亦空無自性也(已上有十三卷)
二從無二相應下。明次第相釋中。又二。一明重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無二相應形如來形空性者等者。經之無二瑜伽形如來形空性形句。未會別牒也。是即為次第相釋。重又別牒也。
二從轉相下。明隨釋中。轉相釋等者。言不二相應境智冥合。故云無二相應形。無二相應即是如來也。故次云如來形。此如來形者。性相共不可思議畢竟大空之體性。故云空性形也。如此次第相釋故云轉相釋也歎此無二形即是如來形如來形者即是性空形也(云云)無二形即是等者。是義如前釋。
二從如上引繩下。明絣定第二重以下中。如上引繩猶未至地拼之者。遠指具緣云如上。近指內院云如上也。故云如上引繩猶未至地拼之也。以上絣定第一重方位竟。不說第二第三重等。說第一方位絣定已。云所餘二曼荼羅亦當以是方便作諸事業故。且第一重為例可知。且具緣品為例可知故。別不說之也。
五從次二分下。明重重各分四位下拼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二分天位乃至棄捨東面線申等者。經之次捨所行道乃至作諸事業二行餘之文。未會引之也(已上句有十三卷)
二從次定方竟下。明隨釋中。又五一明下拼內院。二明下拼第一重。三明下拼第二重。四明下拼第三重。五明總結。
初中。次定方竟者。如上絣定諸方所已。然後如上作加持方便。為金剛薩埵。入內院。如前絣定更下線拼之也。故云次定方竟師想乃至為直爾下拼也。
二從謂每一院下。拼第一重中。謂第一院皆有三重等者。於一重內分三位。所謂從內第一行道院。第二供養院。第三尊位也。故云捨第一第二於第三院安神位也。然且捨置其第二院。至第三院。從其外界畔而下線拼之。故云謂每一院皆有重乃至於第三院下色也(已上有十三卷)假令中台方六尺等者。言中台方六尺者。取其半分故第一廣三尺也。於此三尺內分四位。所謂行道供養尊位外緣也。如具緣品細釋。故云假令中台六尺乃至師當運心一切應來會此。若無圖位尊有之者。隨方位於其外緣可供養也。故云然無圖位坐乃至中供養也。
三從次折下。明下拼第二重中。次折第二院三尺等者。指第一重。對中台故云第二院也。三尺者第一重廣量三尺也。取其半分故第二重廣量一尺五寸也。於此內亦如前分四位。具如具緣品。故云次折第二院三尺乃至均布四道如上也。
四從次更下。明下拼第三重中。次更折一尺五寸者。第二重廣量一尺五寸也。其半分故第三重量七寸五分。於此內亦如上分四道。故云次更折一尺五寸乃至令得所也。
五從以上下。明總結中。以上當在五色之前者。如此先雖定四重界畔。未下五色。故云以上當在五色前義猶未了更問之。即更問者。安布五色次第作法可問之。故云爾也(云云)
六從第一下。明三重開四門中。第一台外門口者。中胎門之口。與行道院。相運開之。取小許處也。行此門之處作諸事業也。故云第一台外門口乃至用其門位也。其三重門外者。其餘三重門。若有處者。大作亦無咎。故云其三重門乃至大作多侵地無妨也。具如第二品所說(云云)
七從前曼下。明釋迦文殊更互中。前曼荼羅中者。指具緣品也。由先定中胎竟等者。言今亦釋迦云第二者。先定中台竟。即直向第三院故云第二。雖然正是非第二。是即第三重也。故云由先定中胎竟乃至則是第三重也。今此中自有誠文者。次下說調彩色時祕密加持云。阿闍梨復以羯磨金剛薩埵加持自身。以嚩字門及施願金剛已。當畫大悲藏生大曼荼羅(云云)疏第十三釋此文云。此阿闍梨以如來加持及阿字故即是毘盧遮那如來。以如來自作成事所不應故。縛字并施願吉祥金剛者是文殊。次種子是麽字即空點也。用加縛字為滿字耳。更以縛字加持作金剛薩埵身而畫諸像(云云)以此文為誠證。文殊第二釋迦第三也。所以然者。定諸院外界時想阿字。次作中臺時想縛字。次作第二重時想文殊及滿。次作第三重時想釋迦及字。如此次第方便明白也。故今依此誠文者。文殊第二釋迦第三重無疑者也。故云今此中自有誠文文殊在第二重釋迦在第三重也。想阿字定外院次想縛字而作中台次作第二院想文殊或想瞞字亦如前遍身分等次第三院當想釋迦或想作字也。
八從經中下。明從定色以來未記中。經中者。當所經文中不說。雖絣定線位此線位治定以後。或定五色階道。或立撅引線等行事等不說之。雖然經不說故。疏又隨未記也。其門行事等。進如具緣品所說。退如祕密曼荼羅位品所說。前後合論可成其行事也。此中更問之也者。即此意也(云云)
九從經云復次下。明下彩色時祕觀并次第中。自六。一明祕密方便加持。二明下白色用。三明下赤色用。四明下黃色用。五明下青色用。六明下黑色用。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經云復次毘盧遮那乃至尋念彩色下者等者。經之復以大日加持乃至而布眾色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時阿下。明隨釋中。時阿闍梨當想等者。如上想字為大日如來。以彼祕密印與字相應。即是廣大法界印明也。以此印明加持故自身即大日如來也。故云時阿闍梨當想乃至即是大日如來也。
二從如是下。明下白色用中。又分為五。一明觀自身即法界體。二明三平等故離諸過。三明以字故得三平等。四明字色光。五明轉字作佛。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真言行者應以潔白為先說伽陀曰者(云云)
二從如是下。明隨釋中。如是想已等者。如上作法界加持已。既始下白色時。觀自身即法界體而明白無垢也。故云如是想已先下乃至明白無染也。
二從如是想念下。明三平等故離諸過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以此淨法界乃至遠離一切過者(云云)
二從如是想念下。明隨釋中。如是想念時非直我身等者。言非但我而已同法界。一切有情皆同淨除諸過與一切如來同等也。故云如是想念時乃至離一切過也。
三從然所下。明以字故得三平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如是而觀想思惟羅字門(云云)
二從然下。明隨釋中。然所云一切有情等者。言以何故而能得至如此之三平等處耶。所謂字門力也。入此字塵垢不可得之時。己界佛界眾生界皆悉至本不生際。至不生際故永離一切過患也。故云然此非無方便乃至永離諸過也。
四從故次下。明字色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寂然光焰鬘。淨月商佉色(云云)
二從故次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隨文解釋。二明師承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此中下。明師承義中。此中即有字有縛字者。字引聲有阿聲。又字最初點是字畫也。又字塵垢不可得即是字義。故云即有字也。有縛字者。言淨月商佉色故是白色也。白色是縛字水大色故。此兼三字。是即兼備黃白赤上中下三種悉地。故云師云乃至百遍或千遍方下色也(云云)
五從凡加持下。明轉字作佛中。凡加持色法等者。如此以字加持白色已。於所下白色中又想字。成其字已轉成白色曼荼羅。於曼荼羅中想字。轉字成佛形也。故云凡加持色法乃至即轉為佛也。此有二種者。寂然降伏二種。通用二種形像。一者阿利荼。二者缽羅底里荼也。故云此有二種也。然今舉阿利荼之一種。彼缽羅底里荼有下卷黑色之處說之。當想佛形而作此印也者。作寂然像皆通用此印故云爾也。凡作印有二種威儀者。凡作降伏寂然印。總有二種威儀。其中今此阿利荼作寂然之形之時威儀也。非降伏之威儀也。其降伏威儀。彼缽羅底里荼是也。故云凡作印有二種威儀乃至四佛作寂然之形用此印也。
三從第二下。明下赤用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第二下赤色應記之者等者。經之第三布赤色乃至最勝無能壞之文。取意引之也。
二從言阿下。明隨釋中。與經文挍合。一一次第自可見。不作別釋。其義大旨如先先釋之。不合是阿字也者。指無點字。云不合也。不合點畫。是即阿字義也。故云是即也。義合用羅字加點耳者。無點字者白色種子也。今赤色種子。以義合點成故云爾也。餘方便准前者。次上白色時如轉字成佛形。此字又轉成佛形。如上白色之時作法可作之。故云爾也。故云餘方便准前也。
已上釋十二卷竟
四從次下。明下黃色用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下黃色時當想乃至是金色牟尼佛者。經之第三真言者乃至金色同牟尼二行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牟尼是下。明隨釋中。與經文其釋不次第。是即總取一段釋之。非爛脫也。迦是作業義者。言以字門入字門故。即本不生也。以本不生故即同字故。其色黃色。既得入不生不滅之實際。故云永離諸過住此三昧害諸毒光明一切遍也。當入定依教者等者。釋成經之定意隨於法教義也(云云)
五從次下青色下。明下青色用中。當想摩字者。字是大空也。故以青色為其色也。彼上思惟乃至度生死者。三有名為生死。謂以此無相法界大空三昧破三有故。生死即除滅。故經云破有法王出現於世終歸於空也。故云彼上思惟摩字乃至度生死義也。釋迦牟尼也等者。釋大寂菩提座義也。一切佛用此字等者。釋身色等二句也。此字者字門也。大日如來降伏魔醯首羅時。住此字門三摩地故。一切佛亦爾。故云一切佛用乃至而降諸魔軍眾也。其字如虹之外輪者。指此字色光也(云云)餘方便者。轉字成佛形。如悉地出現品等也(云云)
六從次下黑下。明下黑色用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最後布黑乃至降伏諸魔軍(云云)
二從次下黑色下。明隨釋中。兼作印擬於作諸障之者等者。所謂怖魔印也。此毘俱胝等者。如普通真言品所說。餘方便如前者。指白色之處也。此一段當在前者。言此降伏通用尊有二種形像。一名阿利茶。二者名缽羅底里茶。然其阿利茶形像。上卷白色之處說之。故云此一段當在前也。一段者。言一尊事也。非文段之一段也。故上卷表此有二種唯舉其阿利茶之一種。不說缽羅底里茶。今卷結此二尊。釋缽羅底里茶之一種。不論阿利茶故。上下兩處合論顯二尊也。其形像大體雖同。然又有其別。所謂阿利茶左手作舉。申風指當胸。右臂豎如擊物。直申舉。缽羅茶利里茶舉左手。是即其不同也。又阿利茶作寂然之形用此印。故上卷云四佛作寂然之形用此印也(云云)缽羅底里茶作降伏之相故。今文云。此是降伏通用也。作金剛忿怒形不須作佛形也(云云)此二尊通一切用身印也者。以此二尊通用降伏攝取二門故云爾也。
十從爾時下。明說無能害力明妃中。又二。一明所入三昧。二明舉真言注釋。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毘盧遮那乃至一切如來境界生說者。經之爾時世尊乃至境界中生其明曰等二行餘之。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來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結前生後句。二明釋三昧名義。
初中。如前者等者。言佛前既入甘露生三昧說三世無閡力明妃并字輪及五色階道等法門已。令修真言行者無量方便具足圓滿故。復入此無量勝三昧也。故云如來前者乃至更入無量勝三昧也。
二從無量下。明釋三昧名義中。又二。一明釋無量勝。二明釋無能害力。
初中。無量勝三昧者等者。以有無量不可思議功德故發生此明妃。此明是自證自然大智之境也。言明名不思議智。妃名不思議境。如此境智冥合六大無礙。以是義故以行者與明妃功德同故。所作功德皆悉同一切如來也。故云無量勝三昧者無量乃至所作功德亦復同於如來也。
二從遍一下。明釋無能害力義中。無能害即是無障礙義者。言於普門法界一切三種世間諸法。若能修此明妃之行。得最殊勝之勝力。無有能摧害者。故云遍一切無能害力乃至亦即入於如來境界也。
二從南下。明舉真言注釋中。自分為九。一明注釋第一句。二明注釋第二句。三明注釋第三句。四明注釋第四句。五明注釋第五句。六明注釋第六句。七明注釋第七句。八明注釋第八句。九明注釋第九句。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歸下。明隨釋中。猶諸如來生者。猶尚由也從也。所謂從諸如來境界而生也。是故非一者。言歸命已成今成當成一切如來。以是義故云一切如來也。故云是故非一也。如此一切如來無量無邊不可勝計。故云以非一故云等也。
二從薩下。明注釋第二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一切下。明隨釋中。一切諸佛以為首望也者。言為成自利利他之大願。歸命諸尊聖眾。然其中先諸佛為最先。故云一切諸佛以為首也。望謂滿月義也。猶如月之中以十五圓明之月為最勝。諸佛亦爾也。一切覺者中最勝殊也。以是義故云望也。更問之意此義也。
三從阿下。明注釋第三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以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隨文解釋。二明深祕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又下。明深祕中。此中阿字即佛本身者。一切諸佛以本初不生之妙體為本地法身。故云爾也。
三迷是等者。言從阿字之境智而生。還同阿字之自體也。故云又祕釋乃至是等於阿字體也(云云)
四從缽下。明注釋第四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缽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隨文解釋。二明深祕。二義共可見(云云)
五從阿遮下。明注釋第五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自可見。
二從不動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
六從伽下。明注釋第六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空下。明隨釋。其義又可見(云云)
七從薩下。明注釋第七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尋下。明隨釋中。於恒恒時等者。尋念字憶想本不生。時時剋剋無時暫間斷。故云爾也。
八從薩嚩下。明注釋第八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遍至下。明隨釋。其義可見。
九從娑下。明注釋第九句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娑下。明隨釋中。娑縛自也者。言自憶念本誓不違越義也。謂如來往昔立如是大誓願。不敢違越。眾生若隨順修行者。必赴應之令滿足所願。今行者亦如是修行故。必驚覺諸佛憶念本所立誓願。必垂應作加持。令行者速成就滿足大願也。故云娑縛自也訶是本也更問乃至當念本所立誓願也。若深祕釋者。娑縛自也者。自性清淨心蓮華之自體也。訶是本也者。是即本初本菩提心也。所謂以字入字門時。字因果不可得也。以因不可得故果亦不可得也。以因果畢竟不可得故證不生不滅大涅槃。此大涅槃以本性寂不可得。住普現色身之作寂。驚覺一切眾生自性清淨本覺如來。令住同一本誓。是即娑縛訶義也。更問者此義也(云云)
三從次調下。明畫諸尊位中。自分為二。一明調彩色祕觀持誦。二明正畫尊像。
初中。又四。一明讀經持誦。二明念阿字定外院。三明想字作中胎。四明想文殊作第二重。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調彩色法佛乃至八遍誦之者等者。經之次調彩乃至持此明妃八遍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先當讀誦大般若經等者。大般若是以十八空為體。故大品云。諸法一相所謂無相(云云)諸佛亦以無相為體。故次上疏云。經云離一切相則名諸佛也(云云)以是故讀誦顯密般若經。即是諸佛作禮義也。故云先當讀誦乃至即是作禮義也。若祕釋者。調彩色者。五大交色是即五大也。大般若者能照大智也。所謂以大智圓明字智水。和五輪法界五大色。圖畫行者本來自性清淨本覺真身之像。此時自己本來四重法界諸尊。各顧本誓出現放光。更互恭敬供養尊重讚歎。是即自受法樂嘉會之儀式也。故云謂彩色將圖彼如來本真之像先當讀誦大般若經恭敬供養即是作禮義也。又想彼色中字類等者。下一一色之時。隨其色類想如上之。可下白赤黃黑等色。或口誦此字。故云又想彼色中字類乃至千遍也。又誦明妃遍者。為令顯八葉心蓮各與此明同等也(云云)
二從從座下。明念阿字門定外院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從座起遶已乃至金剛及字印也者。經之從座而起乃至念諸弟子之文。未會引之也二從從座起下。明隨釋中。從座起遶曼荼羅等者。言阿闍梨從座起住阿字本不生。發慈悲心。旋遶大壇重重外界。以此祕密加持力迴施弟子也。故云從座乃至加持彼。弟子也。若深祕釋者。從座起者。從自性清淨本覺圓滿心蓮華臺之自證位。發起大悲。圖畫方便究竟尊形。所謂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也。以如此三句祕密加持。令應度弟子開菩提心種子生大悲根成就方便究竟果實。故云從座起遶曼荼羅發大慈心即以此大慈悲力加被弟子也。
三從阿下。明想字作中胎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阿闍梨乃至施願金剛等并之者等者。經之念諸弟子乃至加持自身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此阿下。明隨釋中。以如來加持者。指自性法界云爾也。阿字者其明也(更問)以此印明加持故自身即大日也。然欲作事業故轉大日成金剛薩埵。是即以大日自不可有作業故也。故云此阿闍梨以如來乃至以如來自作成事所不應故也。
四從縛字并下。明想文殊滿字作第二重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縛字并施願吉祥金剛者等者。經之以縛字門及施願金剛已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是文下。明隨釋中。以種子是麽字等者。以字之大空點加故轉成。是即金剛薩埵普賢大菩提心與文殊大空和合故。堪能作種種未曾有之事業。故云是文殊也次種子是麽字乃至又誦此嚩字百遍等也。
二從畫大悲下。明正畫尊像中自分為四。一明畫中台藏。二明畫第一重。三明畫第三重。四明畫第二重。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畫大悲藏乃至安祥者。經之當畫大悲藏生乃至造大日世尊之文。未曾引之也。
二從師如下。明隨釋中。文三。一明畫作大日。二明中臺畫大日所由。三明有上中下三法。
初中。師如是自加持已安祥等者。如上作諸院加持已。安祥泰然入中臺而作大日尊像也。其華座髮冠種種服飾莊嚴。如文可見(云云)二從所以下。明中臺畫大日所由中。所以曼荼羅中等者。言速令彼弟子發起悲願。及以此中胎藏加持故。早欲同大日尊令圓滿一切智智身。故云所以曼荼羅乃至先須造立也。
三從復次下。明有上中下三法中。復次造壇有上中下等者。上品畫尊形。中品畫三昧耶形。下品畫種子字。若財力富厚者可畫尊形。然雖財力富饒不作尊形者。師得祕法隱覆之罪。故云復次乃至即犯祕法隱覆之罪也。若無勢力者。重法輕身信力徹隨更不惜身命奉事於阿闍梨。如此輩不能資力辨。師住大慈大悲之心。即可作種子曼荼羅也。故云若觀弟子乃至即是如來之體也(云云)
二從置阿下。明畫第一重中。自分為五。一明畫遍知院。二明畫觀音院。三明畫金剛手院。四明畫持明院五明畫四大護院。
初中。又分為三。一明畫遍知尊。二明畫佛母尊。三明畫一切救世者。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東方一切諸佛以阿字門大空點者(云云)
二從置阿下。明隨釋中。置阿字竟等者。中臺直東置暗字。轉成三角形。焰鬘圍繞等。如上說(云云)
二從又於下。明畫佛母尊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伊舍尼方乃至伽字者(云云)
二從又下。明隨釋中。置於伽字者。畫等空不可得字也。餘如上說。
三從次火下。明畫一切菩薩位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火天方乃至或置迦字者(云云)二從次下。明隨釋中。迦者作業不可得字也。
二從北方下。明畫觀音院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夜叉方觀世乃至或作娑字者(云云)
二從北方下。明隨釋中。及彌勒賢劫等者。言現在賢劫中一切一生補處等大慈大悲菩薩皆以為眷屬也。餘如上說(云云)
三從南下。明畫金剛手院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焰魔方乃至所謂字者(云云)二從南方下。明隨釋中。又此中置字與前壇方位或不同問之等者。言前壇者即指具緣品壇位。彼品之時。一向一院普通用字。然今畫或畫故云爾也。皆是理智不二五智五大和合義也。但斷除為面。字增益為面。可思之。更問者即此意也。餘文可見(云云)
四從毘盧下。明畫持明院中。又二。一明畫不動。二明畫降三世。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次涅哩底方乃至所謂唅字者(云云)
二從羅剎方下。明隨釋中。西南方也者。西門左脅也。餘文如上。可見。
二從次於下。明畫降三世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風天方乃至所謂訶字(云云)
二從次下。明隨釋中。西北也者。西門右脅也。或但作字者謂長訶字者字第二點也。
五從次於四方下。明畫四大護院中。自分為六。一明總表。二明畫無畏結護。三明畫壞諸怖畏。四明畫難降伏。五明畫無勝者。六明畫諸眷屬。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次於四方畫四大護者(云云)
二從次於下。明隨釋中。次於四方者。既畫第一重四方已。次於彼第一重四方外緣。可置四大護。故云次於四方畫作四大結護也。所謂無畏結護者在遍知院外緣中。壞諸怖結護者有觀音院外緣中。難降伏結護者有持明院外緣中。無勝結護者有金剛手院外緣中。是則依儀軌并師傳記之。但現圖曼荼羅之中無四大護院。今經疏并儀軌有之(云云)
二從東下。明畫無畏結護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帝釋方乃至所謂作嚩字者(云云)
二從東方下。明隨釋中。作無畏結護等者。淨菩提心超越三世故云無畏。以此淨菩提心。結護法界令斷四魔三障。故云結護也。是名也者。無畏二字是其名。故云爾。身金色是金剛不生之色。白衣是本性清淨表也。面少瞋狀是降伏魔怨義也。所謂增益息災降伏三種妙用也。或但置字字也者。是縛也義。以入阿字故縛即無縛也。故加字之點是即無畏結護義也(云云)
三從北方下。明畫壞諸怖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夜叉方名壞諸怖乃至所謂博字者(云云)
二從北方下。明隨釋中。前不斷而自無畏也。此斷除而無怖畏也。故云懷諸怖也。白色白衣是本有大悲之上莊嚴服飾也。刀是懷諸怖三昧也。所謂從本有自淨大悲門。發猛利大智力斷除諸障者也作博字者。是有義也。所謂所壞之諸怖也入字故諸有即不生也。以不生故即遠離諸有。是即大般涅槃也。
四從西方下明畫難降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龍方名難降伏乃至所謂索字者(云云)
二從西方下。明隨釋中。難降者。強剛難化者能降伏。故云難降大護無有能制伏者故以為名也。如此間深紫蜀葵花色者。極深紫色也。是赤黑交雜色也。所謂法界心字智火。為大悲願力風所吹。彌增其勢摧破難降者。增長大菩提心萌牙之義也。是即降伏難降之者身色也。其面微笑等者。內心住法樂故云爾也。是即折伏攝取相兼也。所謂身色折伏義也。微笑攝取義。言非但降伏而已以四攝方便令引入大菩提直道也。其作觀大會眾之狀者。以如此祕密加持。結護一切大會眾令除諸障義。故云其面微笑乃至謂四方眾會也。刀印又降伏義也(云云)字堅固義。所謂難降者也。入字故堅固即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性相即涅槃。故加字之點也(云云)
五從南方下。明畫無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焰摩方乃至所謂吃懺(二合)字者(云云)
二從南方下。明隨釋中。諸義自可見。字作懺者。作業也以入字門故即性鈍也。是即般若無知自性鈍故。下加性鈍不可得字門。然性鈍亦可得。還住普現色身三昧。而三密事業無時暫息。故字上加字也。是即造作即無造作。無造作即有造作也。作與無作共不可得故。亦上加大空點而成字也。如此大空無能勝故云無勝。以此護一切大會故云大護者也。但儀說字。其義一也(云云)
六從上來下。明畫諸眷屬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及一切眷屬使者皆悉坐白蓮華上者(云云)
二從上下。明隨釋中。上來者。指如上四大結護者也。此四大護者皆各其左右置眷屬也。其形相皆如受教命之形。故云眷屬即使者也。皆坐白蓮華上者。皆表與無相法身同一也。
妙印鈔卷第五十一 一挍了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二十二日加點了
阿寂(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