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印鈔卷第六十七
沙門阿寂紀
輸入者 韋小燕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劉海燕
釋入祕密曼荼羅位品第十二之餘(經第五疏十六)
四從為成下。明辨意生香花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爾時行者乃至皆以獻之(云云)
二從為成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須辨花等。二明今略說之。三明復次義。
初中。為成三昧耶故須辨花等者。如上令顯現意生之曼荼羅已。故觀意生之香花燈塗等。如上以虛空藏轉明妃并三力偈等。而剎那普供養內心曼荼羅也。故云為成三昧耶故須辨花等也。
二從亦有下。明今略說之中。亦有種種供具花香之類者。雖有種種無量意生花香燈明等之具。今略不說故。至下文有其安布方便。故云亦有乃至安布方便也(云云)
三從復次下。明復次義中。復次燈花以下偈也者。言今治定本是即長行也。復次義者。此香花等以下文可為偈頌故云爾也。意生謂從心生花等者。釋經之以意生香花等文也。從心生者。謂從自性清淨之本心而生。還供養自性清淨內心曼荼羅也(云云)
五從畫之下。明說祕密灌頂作法中。又五。一明慇懃圖畫。二明自心大我。三明囉字淨除。四明說暗字門。五明祕密投花(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畫之慇懃者等者。經之真言者諦誠圖畫曼荼羅二句。未會引之。
二從謂彼下。明隨釋中。謂彼持誦者布於自心等者。言今於內心。如此祕密曼荼羅。慇重諦誠觀察相應。猶如巧細圖畫。故云謂彼乃至細畫也。
二從此心下。明自心大我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自心為大我(云云)
二從此心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自身為大我。二明度深器。三明度得瑜伽之者。
初中。此心曼荼羅之上者。指內心曼荼羅。心蓮花上有佛在中者。有佛者指自性清淨。在中者指本初不生(更問)是即自性法身無相大我體也。故云有佛在中乃至佛之別名也。自作謂自內等者。言經之自身為之句中有自作之言故云爾也。如上諦誠明了觀察。故云自作乃至分明也。
二從然此下。明度深器中。然此祕密曼荼羅者。言若有甚深最上根器。而無勢力。不能具眾緣者。師住如上之祕密曼荼羅。而於弟子內心。觀想如上之祕密曼荼羅。令平正明朗三平等之心地已。然後師當作此法而應度之。自非此深祕之器者。為弟子不可作此法。故云然此祕密曼荼羅乃至自餘當須眾緣不得用此也。
三從然若下。明度得瑜伽之者中。然若弟子得瑜伽者。師當作此法。亦可入祕密佛會也。故云然若弟子乃至亦作此也。
三從囉下。明囉字淨除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囉字淨除者。經之囉字淨諸垢文。來會引之也。
二從先已下。明隨釋中。先已作阿字者。先為自身為大我者即是阿字方壇也。所謂在中故曰大我者即是字也。故云先已作阿字也。及囉字等者。此羅字門也。其方便上既說之。故云及囉字乃至令悉淨已也。是即先品所說以字燒字是也。
四從方復下。明說暗字門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安住瑜伽座乃至阿字大空點(云云)
二從方復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結前生後。二明師住瑜伽座。三明尋念諸佛道同。
初中。方便以甘露法水者。暗字空點也。是即諸佛甘露智水也。以此五智平等智水。灌灑弟子字頂上。令曼荼羅種子出生其牙也。故云方便以甘露法水乃至而生道牙也。
二從是下。明師住瑜伽座中。是故次授彼暗字等者。住字門如上所說。故云師當住瑜伽之座也。此字之上加空點成暗字門已。然後以此暗字置弟子頂上。是即先品所說因字更生意也。所謂字行者六大法界本有無相之體也。上空點字甘露智水也。是即諸佛平等五智法水也。以此五智法水。灑字所燒之灰燼。令四重法界曼荼羅聖眾菩提心之牙頓出生也。故云是故以授乃至即是甘露法水用灌其頂也。
三從尋下。明尋念諸佛道同中。謂師將度弟子等者。師欲度弟子故。尋念三世諸佛所引方便。皆悉同一內證真實一致而無有異路。三世諸佛皆悉以如上之內證祕密海會之曼荼羅。度一切眾生。今行者亦如此。自住瑜伽成就佛海會之曼荼羅已。還亦於弟子內心如此作已。三世諸佛海會聖眾。行者自心海會聖眾。弟子內心海會聖眾。無二無別。一相平等互相攝入。是唯自明了餘人所不見也。故云尋念如來者謂師乃至餘人所不見也(云云)
五從次授下。明祕密投花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智者傳妙花乃至應與三昧耶(云云)
二從次授下。明隨釋中。次授弟子花等者。尋念如上之三平等祕密曼荼羅已。令弟子投花於師身上。奉獻師內心佛。如瑜祇內作業灌頂。故云次授弟子乃至供養內心之佛也。為欲與一切入壇故心念花而令入也者。言欲攝入內外一切壇位故。於彼造壇所入之弟子心上。觀想如上之八葉大蓮花王等內心壇位。然後授花令投師身上。是故心內心外一切壇自在攝入無有妨礙。故云為欲與一切入壇故心念花而念入也。而觀本緣等者。於師身上而投花之時。隨其身上中下分。觀知三重曼荼羅次位而不謬也。故云而觀本緣隨彼本緣乃至從齊以下是地居諸尊位也。此者何義等者。如此定其花墮處者。為標示行者自身全分諸佛海會壇位也。故云此者何義乃至出生一切佛也。且如三悉地所說也。於一切瑜伽中祕密最上甚深曼荼羅中。此海會曼荼羅為最第一無上。故云於一切乃至無與比也。自見已向彼說之者。師自隨彼花墮處明觀知彼弟子本緣已。然後向弟子說彼本緣壇位法要而令尊奉也。故云自見已乃至所見墮處也。上文說持誦者等者。指成就悉地品等所說也。故云上文說持誦者乃至及囉字置目等也。若行人等者。若不作如此等祕密方便者。不能令應度弟子入祕密壇。故云若行人不如是乃至又為阿闍梨所許方能辨此也。今此所作等者。言如此內心法要雖似度人之方便。若能如法修習者。消除一切障蓋。速入海會曼荼也。前品名入祕密等者。如此品初記之。
上來釋疏第十六祕密曼荼羅位品畢
釋祕密八印品第十四
將釋當品。即開為四。一明大綱。二明釋品題。三宣來意。四明入文判釋(矣)
初明大綱者。此品中當說最祕密之印法。即令行者同本尊之威神。速成難思之感應頓施無妨化用。是即此品大意也。
二釋品題者。祕密八印者。當品中說八箇祕印。然以一之祕密而省八之首。以是義故八俱得祕密之名(其義更問)故名祕密八印也(云云)
三宣來意者。上品中雖說入內心祕密曼荼羅住證之法。未說其祕密加持之印契。所謂此祕密八印是也。故如來無問自說。而說此阿闇梨所行之祕密八印。速疾令真言行者同本尊之威神。故疏云。所謂有神驗者若行者或內或外。敷列彼本尊等曼荼羅座位之時。以此八印及真言本尊之所加持故。彼諸尊自然降赴道場。滿彼正行之願事也。同謂等同本尊威神也。此是阿闍梨所行之印。不得輒爾而習。此是不思議感應之性。法猶如水火鏡中日月應之(云云)故次上品而此品來也(矣)
二從爾時下。明入文判釋中。自為七。一明觀察大眾告敕。二明難思感應性法。三明一一事皆同本尊。四明知同本尊故悉地不久。五明正說祕密八印。六明總結。七明應度者七德(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亦時毘盧遮那乃至甚深祕密者。經之爾時毘盧遮那乃至最為祕密文。來會引之也。
二從如來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結前生後。二明無問自說。
初中。如來前品中等者。指前入祕密曼荼羅位品所說也。時諸大會等者。大眾聞彼品所說內心祕密曼荼羅三平等之法已。各而作是念。於此甚深祕密之法。更猶為有具足方便之法。為當無餘分耶。故云時諸大會乃至得成就耶也。
二從時彼下。明無問自說中。時彼如來知眾所念等者。是即彼大眾所念如疏所釋。故云時彼如來乃至為劑此耶也。以不能測故等者。如此等甚深祕密之法無能發問者故如來無問而自說也。故云以不能測故乃至但無問而自說也。
二從復於下。明難思感應性法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復於本尊乃至有神驗同者。經之聖天之位威神所同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同謂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正釋難思感應性法。二明譬說。三明阿闍梨所行印。
初中。同謂等同本尊威神也者。住如上之內心祕密曼荼羅。以此八印而加持故。行者身即等同自性法身威神也。故云同謂等同本尊威神也。所謂有神驗者若行者等者。言若行人或內心曼荼羅或外境曼荼羅。敷列彼本尊等曼荼羅座位之時。以此八印及真言并彼本尊之所加持故。一切諸尊自然降赴道場。滿真言正行之願事已乃去也。故云所謂有神驗者若行者或內或外乃至自然降赴道場滿彼正行之願事竟乃去也。此是不思議感應之性法等者。自性清淨法身不可思議感應之性法。故云此是不思議感應之性法也。
二從猶如下。明譬說。自可見。
三從此是阿下。明阿闍梨所行印中。阿闍梨所行之印者。今此祕密八印者阿闍梨所引印。非餘人所行印也。故云此是阿闍梨所行之印不得輒爾而習也。設雖已入壇者。於眾人前輒爾不可作之。何況於未入壇者哉。故云假令已入曼荼羅乃至況餘人耶也。
三從非直下。明一一事皆同本尊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非真以本真言趣為標幟者。經之自真言道以為標幟文。未會引之也。此中非直以本真言趣標幟者。言非但以本真言為標幟而已。兼具足三昧耶尊形等種種威儀事業。皆悉等同本尊。故次句云兼曼荼羅如本尊相應。是即經之圖具曼荼羅如本尊相應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本尊下。明隨釋也。上句隨釋中。趣謂如六趣等者。謂如六趣之果報因緣差別不同。此一一本真言旨趣各各不同也。所謂息災增益降伏等上中下差別不同也。故云趣謂如六趣等此是真言趣也。注之文可見(云云)
四從自身下。明知同本尊故悉地不久中。又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
初中。自身住本尊乃至而得悉地者。經之若依法教於真言門乃至如本尊住而得悉地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若行者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依此品印言壇而配住。二明如本尊住故悉地不久。三明此經前後相成為一事。
初中。若行者依此八印等者。言如祕密荼羅品及入祕密曼荼羅法品并入祕密曼荼羅位。諦實觀想已。於彼曼荼羅四方四角方位之上。而觀當品所說各各曼荼羅。然後以此八印八真言而加持。三密相應配住其各方位。故云若行者乃至而配住位也。
二從若能下。明如本尊住故悉地不久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若能知乃至如本尊住者。經之知本尊已如本尊住而得悉地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前雖配下。明願釋中。前雖配祕密曼荼羅者。於祕密曼荼羅品中雖配當八葉方位。未說其召請加持印言故。於此品說之。令法則備足。故云前雖配乃至方乃可得也若不作此則未圓也(云云)
三從此經下。明此經前後相成為一事中。此經皆前後相成共為一事等者。此經前後三十一品皆悉相成一大事因緣。所謂令開示悟入佛知見也。故云此經乃至共為一事也。然為對治慢法之愚夫。綺互其文。不說次第明白。能能諮詢明師可照覽習修。故云綺互乃至可知也。
問。若然者其前後相成方云何答。付之可有無盡相連相成之義相。雖然且存一途者。初如住心品。說虛空無垢之大菩提心為本有曼荼羅之果體。開發此本有曼荼羅為顯示具支支緣說第二具緣品。次於此擇地造壇曼荼羅。為令對治諸四魔三障故說第三息障品。次既斷除諸障已。為令持誦成就故說第四普通真言品。次既諸尊持誦法要調備故說第五世間成就品。次既世間成就竟。須知悉地成不。故說第六悉地出現品。次既雖說悉地出現之法。未演其悉地成就之事故說第七成就悉地品。次既雖說成就悉地之法。未明甘露生三昧所出三世無關力轉字輪之行故說第八轉字輪曼荼羅行品。次上來諸品中既雖說真言明妃等持誦成就之法。未說諸尊密印等故說第九密印品令三密相應。次既雖說密印真言等。猶有未周備之法。所謂三部字輪故觀等是也。故說第十字輪品也。已上諸品就擇地造壇曼荼羅。說持誦相應之法。明三密加持之相畢。次為成就內心祕密曼荼羅故說第十一祕密曼荼羅品。次既雖說祕密曼荼羅。未說應入祕密曼荼羅之法則故說第十二入祕密曼荼羅法品。既雖說其法則法要。未說其證位故說第十三入祕密曼荼羅位品。次既雖說其證位。未說其祕密加持極密印故說第十四祕密八印品。上來諸品中。既雖諸擇地祕密兩曼荼羅方便加持等之法。未說真言乘禁戒故說第十五持明禁戒品。既雖說禁戒。未說真言者真實智相故說第十六阿闍梨真實智品。次既雖說真實智。未說其布字故說第十七布字品。次既雖說布字之法。未說諸菩薩方便學處故說第十八方便學處品。上來諸品雖說種種方便持誦之次第。未說其真言王故說第十九百字真言王品。既雖說真言王。未說第十一地相應之法故說第二十百字果相應品。既雖說百字果相應。未說真實內心大我體故說第二十一百字位成品既雖說百字位成。未說百字成就持誦之法故說第二十二百字成就持誦品。既雖說其持誦。未說真言悉地持誦成就等故說第二十三百字真言法品。次既雖說之。未說其實性故說第二十四菩提性品。既雖說菩提性。未說三三昧耶祕句故說第二十五三三昧耶品。上來雖說種種內外持誦方便。未說如來義故說第二十六如來品。如上雖說種種法。未說護摩妙行故說第二十七世出世護摩品。既雖說護摩法。未說諸尊字印形像故說第二十八本尊三昧品。上來諸品所說所觀雖微妙清淨。未說三平等妙惠故說第二十九無相三昧品。上來諸品中或有相或無相或內或外種種無量持誦之法雖說之。未和融故說第三十內外相應世出世持誦品。上來三十品雖說種種加持方便次第或序或正宗。而未宣流通故說第三十一囑累品而流通。如此一部始終相連相成而成就一大事因緣。若一品闕如者非具滿之義。故云此經前後乃至則得速自建立也。
五從其第下。明王說祕蜜八印中。自為八。一明說大威德生印。二明說金剛不壞印。三明說蓮華藏印。四明說萬德莊嚴印。五明說一切支分生印。六明說世尊陀羅尼印。七明法住印。八明說迅疾持印(云云)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總牒可云。云何八印謂以智惠乃至莎訶(云云)
二從云何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徵問八印。二明說印相。三明說曼荼羅。四明說真言。
初中。經云何八印者。總徵問八印。自可見。
二從其第一下。明說印相中。其第一印者。八印中第一故云爾也。作三補吒虛心合掌者印母也。下七箇印皆以之為印母。其印相自可見。若明印義者。虛心合掌者是十界平等自性清淨本地法身之體也。二風二地開張立。是即從自性清淨本地法身開發四智之正知見。所謂左風指大圓鏡智。左小指平等性智。右小指妙觀察智。右風成所作智也。二火二水者本有大智大悲和融一體而成法界體性智。是即從本地法身之境。放五智勇勤之大智光。現威猛熾盛大威德。建立大菩提心之寶幢。降伏四魔三障。畢竟而成無上大菩提故。此印名大威德生。持此印佛名為寶幢佛也(云云)是故經云。而散風輪地輪如放光焰。是世尊大威德生印(云云)又疏云。此是毘盧遮那如來大威德生印。從此印如來(本地法身)大威德生。此是一切智智之明也(云云)一切智智之明者。即是五智成就之圓光也(可思之)
三從其下。明說曼荼羅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其曼荼羅三角而具光明(云云)二從其曼下。明隨釋中。其曼荼羅者。指此如來大威德生曼荼羅也。所謂先作三角。於其四方亦作四之三角令圍遶之也。此中當觀毘盧遮那等者。以大日置此三角中央。故云此中乃至而在其中。其三角等先如上所說作黃色方壇。以三股金剛而周匝為界域。其上作十字羯磨敷之。於其上作八葉蓮華。其上作三角。於其四邊亦作四之三角。令周匝之。而其尖端向下。其色赤色如朝日之色也。故云其三角曼荼羅乃至其色赤也。前云三角尖向上者。指具緣品也。今向下者義用殊也者。言上以遍知之智光照見中台藏。故云向上也。今以威猛大智光。赴外境而令降伏四魔三障故向下。故云義用殊也。
於此壇中置佛形。色相如朝日。赤白相輝色。而住大威德生印。故云想佛在其中而作威光印也。是即毘盧遮那如來降伏四魔之時所示現佛形也。
四從其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南摩乃至藍落莎訶(云云)
二從其真下。明隨釋中。者。疏十四云。釋十二真言王真言曰。如上阿字有四字。謂長聲上有點及傍二點。短聲。亦有上點及二字為四。今此娑等當知亦皆有四字。今但舉其短聲。合為長聲二字。在於短聲之前。准上而說也。含呵含鶴(此是也餘效之云云)以彼思之。今此真言亦同彼。各可有四字。所以然者。經第五說十二真言王功能云。毘盧遮那世尊應正等覺坐菩提座。觀十二句法界。降伏四魔。次得世尊身語意平等。身量等同虛空。語意量亦如是。逮得無邊智生。於一切法自在而演說法(云云)此中降伏四魔。東方大威德生也。得世尊身語意平等者南方金剛不壞也。逮無量智生者西方蓮華藏也。於一切法自在而演說法者。北方萬德莊嚴也。當知真言并功能全分同一也。然者同彼真言短聲二字之上置長聲之二字。可誦也。
問。若然者。印曼荼羅真言三種云何可得心合耶答。印者從本地法身。放五智光明。降伏四魔。令成一切智智果也。曼荼羅亦字本不生之方壇上。安自性清淨心蓮華臺。是即與印母之義而同一也。放其上安五箇之三角。是即如來五德同入降伏三世之三摩地。降伏四魔之儀相也。故知印與曼荼羅其義同一也。次真言中亦如次地水火風也。是即四佛也。空無定色相故即地水火風空。可思之。是故此真言五智之義相明白也。就中字體字是塵垢不可得義。即大日如來降伏四魔字之智火也。然者印壇言全體同一也(云云)
二從第二下。明說金剛不壞印中。又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
初中。總牒可云。即以此印乃至鍐嚩莎訶(云云)二從第二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曼荼羅。三明說真言。
初中。第二如前作印者。如第一印之印母。作虛心合掌印。然後屈二風捻二空頭也。若釋印義者。虛心合掌如前釋之。屈二風捻二空者。二風是左風眾生緣起因業。所謂六道生死萬法也。右風諸佛大菩提心所起大悲萬行之因業也。然以諸佛大菩提心所起之因業。加持六道生死因業。皆悉平等一味也。故左右二風而雙屈也。以此二風捻二空者。此凡聖一切因業皆悉歸性相二空。至得本不生際。至本不生際已。還照見之。六大四曼三密體相用不離。本來常住法界無所不至塔婆也。如字之形者。字言語義也。有言語者有生滅。若有生滅者非常住之法。然入字門故言語即不可得也。以不可得故歸大空無所不至故。此印名無所不至印。今即名金剛不壞。名異而義融。能能可思之。復次字水大種子也。是即如來大悲萬行。普潤眾生大菩提心種子。令生長圓滿沙羅樹王花果故。此佛名花開敷佛也。
二從其曼下。明說曼荼羅中。又三。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云。其曼荼羅如縛字相。有金剛光(云云)
二從其下。明隨釋中。其曼荼羅形圓等者。是即圓曼荼羅也。如字者。字之中點畫圓故云如字。復字是水大種子也。水大之形圓故云爾也。注是波字第五聲者。字通字故是即第五空點也。故云第五聲也。以金剛圍之者。以三股金剛周匝圓壇作界域。故云當是金剛有炎光也。
問。其金剛亦在曼荼羅等者。准上五箇之三角。此壇可有五箇圓形歟。故云問其金剛乃至如上也。所謂縛字者此曼荼羅正圓而白者。作正圓而白色。如前花臺上置之。其中有大日如來。身相金色光明普照。住金剛不壞壇印也。然此八印等者。言此八印中隨行者所用。隨一息災增益中事可行用之。故云然此八印乃至隨事用之也。
三從其下。明說真言中。其真言者。如前此二字前加長聲二字。可誦也。其義准上可思之。
問。印壇言如何可習合耶答。印者於自性清淨大菩提心之上。凡聖平等歸大空已。發起普門法界大悲。滋長一切眾生大菩提心之種。令圓滿沙羅樹王果實也。曼荼羅者。亦圓壇八葉花臺并白色。與印母之義同一也。先於東方降伏四魔已自證圓滿。故發起大悲萬行。潤澤一切眾生本有大菩提心。令增長本來成就萬德也。等真言亦是增益之中五智具足義也。然者印壇言同一也(云云)
三從第三下。明說蓮華藏印中。又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
初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曼荼羅。三明真言。
初中。第三印如前作即三補吒合掌者。說印母。如第一印也。印相八葉蓮華印也。其義如密印品記之。
二明曼荼羅中。曼荼羅如前等者。如前作圓明月輪。但以四蓮華令圍遶之。
此壇中安大日如來。真金色而住此蓮華藏印也。故云曼荼羅如前乃至其中亦觀大日如來也。
三從其真下。明真言中。其真言者。如前可誦也。
問印壇言相應如何答。印者從本有自性清淨心蓮華臺。開三部妙用。所謂自證自然之毘盧遮那八葉心蓮萬德開發也。然此花臺無盡莊嚴庫藏。故云蓮華藏印也。次曼荼羅圓滿月輪者。此八葉開敷之時。自心明朗遍滿法界。故以月輪為曼荼羅。以四蓮圍之者。蓮華部中五智具足義也。真言中具四字。此又此義也。是即毘盧遮那如來萬行圓備開此花臺。還開示一切眾生之時三摩地佛形也。
四從第四下。明說萬德莊嚴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即以此印屈二地乃至含鶴莎訶(云云)
二從第四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曼荼羅。三明真言。
初中。第四如前第三印者。虛心合掌即印母也。其二地等者。印相可見(云云)若祕釋者。虛心合掌是自性清淨本覺之體也。此自性清淨本覺之處。五智五大宛然有之。然以法界體性智莊嚴內心。所謂二地也。左地大者即境。右地指即智。是即境智相照而莊嚴內心也。水火風空四指即是四智也。此四智亦各各境智和融。而以此四智莊嚴外境。是故虛心合掌二地相並入掌。餘八指如元立合也。故云此是佛音莊嚴印亦是萬德莊嚴印也亦云內外莊嚴也如世間乃至如來眾德莊嚴皆具也。
二從曼荼下。明曼荼羅中。曼荼羅半月等者。如前八葉蓮華上。置側半月形而以點圍之也(云云)
三從真言下。明真言中。真言憾郝者。亦如前四字具足可誦也。
問印壇言相應如何答。印有內外莊嚴之義故。此印名萬德莊嚴。是即自性法身之上自證化他淨佛國土成就眾生之內外莊嚴也。半月者風輪曼荼羅也。疏十二云。其半月作風動之標幟。若作此成就。能為一切眾生作種種義利也(乃至)謂昇空神足變化及天眼天耳沒隱其身(乃至)念者只是用心作也(云云)此中昇空等六神通等是外莊嚴也。念者只是用心作者即內莊嚴也。如是等內外作者。皆是於自性清淨本地法身而作之故。蓮花臺上安之也。故知與印義其義同一也。次真言者字是因業也。入字門故即無因也。無因故亦無果。既因果共不可得故至得本不生際。至得本不生際故圓滿內外莊嚴。還為一切眾生現巧色摩尼身。出巧色摩尼音。令悟巧色摩尼之法。故知亦是與印壇義而相同也(云云)
五從第五下。明說一切支分生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復以定惠手乃至暗噁莎訶(云云)
二從第五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曼荼羅。三明說真言。
初中。第五如前三補吒合掌者。印母如前。而稍開曲其掌者。其印相如缽印也。若深祕釋者。印母虛心合掌者。即是本地法身也。二空指開張者。從本有法身開發如實大智。所謂左境也即五大也。右智也即五智也。已上自證極滿也。故云二空指開張。注稍向裏曲也者。是即知見心蓮花臺上之萬德義也。開掌心如掬水像者。開此大知見。普令一切眾生亦開此知見也。故云開掌心如掬水像也。名從佛支分生印謂從如來一切支分而生也。此中云佛云如來。是即指彼自性清淨本地法身也。從此本地法身。如此自證化他萬德皆悉生。故云從如來一切支分而生也。
二從其下。明曼荼羅中。其曼荼羅如瓶形者。取其瓶腹周圍之圓形也。故云意取瓶腹即是形圓也(云云)
問。若然者何只不言如月輪。而云如瓶形耶答。瓶者是即指本地法身也。所謂含藏眾德無窮盡。猶如如意寶瓶。故經云迦羅捨(瓶梵語)疏云如瓶形也。是即與虛心合掌印義而同一也。然疏云即是形圓者。經云滿月之形故。指此滿月之義而云形圓也。是即一念成覺大智圓明也。是即印義所言二空指開張稍向裏曲者。即此意也。此如實圓明開發時。自然為一切眾生示現三部無盡莊嚴藏者。如從寶瓶吐出種種無盡珍寶也。故相兼瓶與滿月。以為曼荼羅也。是故經云如迦羅捨滿月之形。疏云意取瓶腹即是形圓也(云云)疏云。其曼荼羅如瓶形者。意取瓶腹即是形圓也。以四金剛圍之。餘如前也(云云)
三從其下。明說真言中。其真言暗惡者。如前具足四真。可誦。此是佛部之中六大真言也其義如十二真言中記之。印并壇義可思合之。
六從第六印下。明說世尊陀羅尼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即以此印屈其火輪乃至三麽曳莎訶(云云)
二從第六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曼荼羅。三明說真言。
初中。第六印如前者。印母虛心合掌也。二火指等者。其印相可見。此中指也餘依舊者。指前印母也。故云餘依舊謂如第五印也即是也。若釋印義者。印母如前釋之。二火圓屈俱入掌者。言成就自性清淨本覺之萬德已。行果既圓備故。還念一切眾生本有花臺萬德。所謂念自性清淨本尊力也。鉤曲背相合者。所謂左火指鉤曲入掌者。以大悲方便。念持一切眾生本覺法身之體也。右火指鉤曲入掌者。以大智力。念持自己本覺常住法身也。下陀羅尼句義。可思之。
二明曼荼羅中。其曼荼羅如虹形等者。如半月之形。而五色間錯如虹暈之眾色間雜也。故云其曼荼羅乃至金剛之幡也。
疏云。從上來說曼荼羅有蓮有金剛有點等。今此曼荼羅一一皆取者。如此可間錯莊嚴也。更問者即此意也。言是即五佛平等總持之體。故上來五段即是毘盧遮那五德即五智也。今此段束合彼五德為世尊陀羅尼。是即本地法身總持明朗之體也。故云有蓮花有金剛有點等乃至間錯也。
三明真言中。其真言曰。此初字為種子者。之字字體也。所謂字也。是縛義也。入字門故即無縛。故云此初字乃至即無縛也。一切妄法皆是繫縛也。然入字門之時。此縛本來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縛即無縛。無縛即縛故。縛脫共不可得照見證知名為佛總持也。言句義者。佛總持益念力。自持持他。世尊具形相平等(云云)言以自性法身如來總持力。念持一切眾生常住本覺之體。普利益無盡法界之有情界。令同本地世尊平等法界萬德故云爾也。此恐未審更勘梵本者。此陀羅尼深義。未窮盡故云爾也。
七從第七印下。明法住印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復以虛空心合掌乃至尾泥莎訶(云云)
二從第七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曼荼羅。三明說真言。
初中。第七印如前三補吒者。印母虛心合掌如前。以二手地空等者。其印相可見。但上段此是法住印也之六字可有相合上火也之下也。若釋印義者。虛心合掌者本地法身也。地空相捻在掌中者。是即毘盧遮那已證大空智至字本際而住。故名法住印。而開火指其水風指頭相合上火者。開二火者。開發字之智光。令大悲大願清淨無塵。所謂二水者大悲也。二風者大願也。開二火令在二水二風之上者。以字無塵垢。加大悲大願。令無垢清淨之意也。是即如來大空智之上無盡莊嚴之色像也。以相即無相故。地空入掌住本不生際。以無相即相故立二水二風而不捨大悲大願。以字智光照耀此有相無相之法。令無垢清淨故。開二火令在二水二風之上也。如此本地法身住有相無相平等不二故。此印名為法住印也。
二從曼下。明曼荼羅中。曼荼羅虛空形者。虛空無定形色。然常以團形為虛空形。今云虛空形方形作之者。方形是字形也。此虛空者即是字本不生之大空也。與前二地二空入掌中之義同一也。又真言中初種子字是也。雜色間雜等者。大空所含種種萬德也。印義有相無相平等。可思之。其兩邊各一點者。即是悲智具足義也。如法華經云。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云云)又論云。勝義行願三摩地為戒(云云)又諸佛說教常依二諦等(云云)以如是等義故兩邊置一點也。
花臺上安此曼荼羅。其中置大日如來。令住法住印也。
三從下。明說真言中。此是種子也者。是即真言初阿字也。此一字是行者。指傍角一點云此一字是行也。是第二寂靜不可得也。所謂大空無相之行也。印相之中。以二空入掌中即是也。阿吠馱謂具一切智也者。即一切智智是即本地法身已證智也。費提即具義也。此一切智具足種種不可思議智慧方便。而能持一切眾生本初不生之體。令至第一實際也。故云爾也(云云)
妙印抄卷第六十七 一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