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疏妙印抄口傳三
輸入者 韋小燕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劉海燕
一順逆名字事
二第一第二第三說所名字由來事
三說三轉由緒事
四八箇四箇開合同一事
五十九執金剛事
六今此真言門(乃至)唯以一行一道而正覺事
七一切眾生色心實相事
八為欲發起大悲胎藏祕密方便事
九謂如實知自心事
十心虛空菩提事
十一佛已開示淨菩提心(乃至)大宗竟事
沙門宥範記
一問曰師資相承次第傳來面授口決等如此。然者順逆名字云何。答兩師問答云(寬問宗答)
問逆順第三如何。答本有一逆修生一順。問說所如何。答本有十二內祕經奧文。修生四種內心論(文)問既四箇祕印口決如此。本有修生二箇種有何所耶。答疏文如人見抄。但經中有相傳也(云云)
問曰兩師問答龜鏡也。尤可為指南。然者範人敕答第一授勝覺。第二授嚴覺。第三猶有範俊之胸中(云云)
二彼第一第二第三之印有此中耶。答皆在也。
問若然者何名第一第二第三耶。答第一授勝覺者此中逆第一謂不至印明也。就手結塔印口誦明習之。仍彼醍醐以之為宗肝也。第二授嚴覺者此中逆第二謂五股印五字明也。此則勸修寺未受於第三之時稱號也。勸修寺長吏相承可思之。第三猶在胸中者此有二種。謂此中逆第三虛心合掌印。又此順第三縛印也。是則二印共胸中大事。所以然者心論云凡夫心如合蓮華佛心如滿月(云云)依之二印共名心塔可思之。胸與心同一可察之。
問此印共名第三。為依順逆第三許將又為餘所有其稱號如何。答處處有之。不局當所也。依之兩師問答云。問第三有幾種耶。答疏二所經一品本尊一又經卷一所也(云云)私謂疏二所者疏十三釋十二合掌中第三屈滿羅合掌也(亦名如未開蓮)是則今逆第三蓮華合掌名第三之證也。又同疏說四種拳中釋第三拳云名在外拳第三也(云云)是則今順第三縛印名第三之證也。經一品者第三云其印以定惠手屈肘向上合掌(云云)是則今逆第三。彼經第三品大事故。此虛心合掌名第三印也。本尊一者如餘所記(云云)又經卷一所者指大日經一卷薄伽梵如來加持(乃至)菩薩之身為師子坐文也。是則今順逆第三之說所故也。
問若然何故順第三之時除虛心合掌印逆第三之時除縛印有何意耶。答各有其意。所謂今順三轉者是從因向果之義也。是故且閣本有就從緣所生之有相法設三密之教。發不生之智令得理智平等極果。故胎金蘇悉地次第也。依之三悉地儀軌云。從諸佛大悲海而生金剛智從金剛智出生一切佛會也(云云)中論云因緣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云云)是故且置本有約從緣生之法而立理智不二之次第也。次逆三轉之時除縛印者是則從果向因之意也。故且隱極果之圓照入重玄門倒修凡事故住不至印明之位。觀一切眾生本初不生之妙觀於救療之因緣必定師子吼。故住五股五字之位修大悲萬行令一切眾生引入自性清淨本有之花臺。故金胎本地歸入次第也。是故且除極果明朗之位也。
三問曰今說三轉有何等深意耶。答為顯四重法界諸尊聖眾從因向果從果向因自證化他順逆自在橫豎無礙故。如來說順逆三轉也。是以疏第三釋漸次證入義云。此一一位自在菩提種子心(合掌印)有大悲胎藏增長因緣(智印理明)有惠方便(理印智明)業受用之果(縛印明)從因向果則三密方便展轉不同容極至心王大海方一味無別也耳。
私謂順三轉義門炳著也。又云以將說普門眾行發起因緣同共入此大悲胎藏三昧。從本所修行道漸次證入一一觀之(逆第一逆第二位也)如菩薩修禪時於九次第定中逆順出入定散超間奮迅遊戲無不自在(明順逆自在喻)是諸如來漸次證入大悲藏發生三摩地。亦復如是(蓮花合掌也)
私謂逆三轉之意顯然也。
經第一云世尊一切支分皆悉出現如來之身(云云)
私謂世尊一切支分者指本地法身。即虛心合掌之印也。皆悉出現如來之身者五股不至縛印也。是故疏一云上說金剛法界宮即是如來身也(智印理明)
次云大樓閣寶王亦即是如來身(理印智明)
今云師子座當知亦爾也(縛印明)疏一云為彼從諸發心乃至十地諸菩薩者。謂初發淨菩提心時見此曼荼羅已遍法界昇第二住。又逾廣逾深作十轉開明乃至第十一地而後所見圓極(云云)
私謂從因至果義門也。四印次第生起可思之。
又疏云可所見圓極即皆遍至十方於自法界門施作真言事業示現進修次第教授眾生。此現前了無礙也。是故經云遍至十方(云云)
私云從佛心如滿月位住理印智明智印理明為一切眾生施作佛事也。
又疏云作佛事已還來入佛身本位。本位中住而後還入。意明一切方便畢竟同歸也。
私謂歸入本地薄伽之本位所謂逆第三虛心合掌印位也。
又說阿闍梨眾德云。初阿闍梨應發菩提心(乃至)得傳教灌頂(乃至)勇健菩提心(云云)
私謂最初應發菩提心者。虛心合掌印也。次得傳教灌頂者兩部印明顯然也。最後住勇健菩提心者佛心如滿月印也。此則次上漸次證入三摩地及支分生曼荼羅從因向果從果向因順逆自在之義已然說可傳持此順逆三轉之四箇祕印之阿闍梨德行也。住如此四印法則名為阿闍梨。故經云祕密主如是法則阿闍梨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也。
又第三品說金剛界阿闍梨位印云以定慧手屈肘向上合掌與肩齊。各屈戒忍方願入掌或坐或立皆成就(云云)
口傳云以定慧手屈肘向上合掌者。本地薄伽之位蓮華合掌也。次屈戒忍方願入掌而成三股形。是股藏三部門之意。即理印智明之位也。次開兩手各空附風本立左右肩而加首成五股。是金剛界五部門之意。即智印理明之位也。次或坐者還同本覺之義。或立者修生顯德之意。皆成就者從因向果從果向因。自證化他皆悉圓滿故云皆成就也。是則與大日經阿闍梨眾德其意大同。故得名阿闍梨位品也。
又同經第九品說胎藏阿闍梨位云。其印如釋迦牟尼缽印。以印從定起旋轉便結根本三昧耶以二手虛心合掌復當心即成(云云)
口傳云如釋迦牟尼缽印者。法界定印即外縛印也。是即彼佛心如滿月修生顯德之極位也。釋迦是方便為究竟佛故云如釋迦牟尼也。次定起旋轉者。從此極果明朗之大悲大定而起為令一切眾生入本有清淨之花臺。或住理印智明之位觀察一切眾生大菩提心。或住智印理明之位約從緣生之諸法令成法位曼荼羅。如是從因向果從果向因。隨緣應物之化儀無量無邊而不一純故云從定起旋轉。是故御釋云遂使二教殊轍分手金蓮之場法華云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云云)
已上理印智明智印理明之位也。
次便結根本三昧耶印等者。普門法界一切眾生從金蓮之場而被迎接成就。竟能化所化共還入自己本來心蓮花臺上即同本地法身。故云便結根本三昧耶。印以二手虛心合掌復當心即成也。逆第三蓮華合掌位明白也。問曰何故金剛界阿闍梨位從虛心合掌起胎藏界阿闍梨位從定印而起耶。答金剛界從因至果為面。從本有修大悲大智顯顯德之果。故始從合掌起終至縛印。胎藏界從果向因為面故從佛心如滿月之果起大智大悲還同入本地法身之位。故始縛印終住本三昧耶。是則顯三種世間一切諸法皆悉從自性清淨本地法身而出還入本地法身之體也。是故疏十六云此兩頭上下指兩阿字明一切法出入即同法界之體也(云云)以如是等義門故。彼四箇祕印皆同名阿闍梨位。故大師言受授明灌頂再三(私云六七兩月各有遙見投花授明三種)沐阿闍梨位一度(今四箇祕印已下八月御灌頂時一夜盡之故)是故師資相承今此四箇祕印唯授一人之傳法灌頂也。其印信相承之語如上記(矣)
四問曰若然者彼相傳印璽所示即八箇也。今四箇也相違如何。答是開合異也。所謂東方二印攝略而為合掌印。南方二印合為五股印。西方二印合為不至印。北方二印合為縛印。故八箇四箇但是開合不同耳。問金剛界灌頂依金剛頂經。貞記並本記顯然也。然者何故今此經序分中呈示此義門耶。答貞記等且為隱祕偈頌文也。是非實義也。因茲祕記並總記明鏡也。仍口記正任師資相承實義兩部共舉偈頌文。隨範尊判其傍正勝劣有何疑哉。是故於今經雖有眾多大事大綱不出此四箇祕印故於通別序中表序之耳。
問曰以何得知今此經說兩部祕奧如何。答祕記是大師傳此大日經御坐時之口決也。然彼內題云大日摩訶毘盧舍那尾三菩提(成佛)美純利你(神變)地瑟他(加持)蘇多攬(經也)兩部曼荼羅(云云)明知於此經說兩部曼荼羅及兩部灌頂祕奧更不可疑。仍經家通序中約身土表兩部印可。佛於偈頌中對薩埵說兩部印明。是以疏家結釋此四箇祕印始終本末因緣及身土依土平等無二之旨云。復梵音制底與質多體同。此中祕密謂心為佛塔。如第三曼荼羅以自心為臺。私云一切眾生以自性清淨心蓮各為自證之臺。是凡心如合蓮本地法身也。
次第增加(胎金兩部次第也從因向果之意也)乃至中胎涅槃色最居其上。故此制底甚高(私云第十一地故云甚高所謂佛心如滿月位即縛印也)已上從因向果之義門順三轉明白也。又云從中胎八葉(私云從佛心如滿月之位還而為眾生起以後得智)次第增加(金胎兩部次第也從果向因之義也)乃至第三隨類普門身。無處不遍故此制底極廣。蓮華臺達磨馱都所謂法身舍利也。若眾生解此心菩提印者即同毘盧舍那故云世間應供養猶如敬制底也(私云凡心如合印也)已上從果向因還同本覺之義門逆三轉炳焉也。
又云然毘盧身土(私云本地法身為身理智二身為土)依正相融(私云本地法身為正理智二身為依)性相同一也(私云本地法身為性理智二身為相也)真如遍滿法界大我也(私云自性平等六大四曼也)身口意平等如大虛空(私云自性平等三密)以虛空為場(私云廣大金剛法界宮即五股也如來信解即不至印也)為以法界為床(菩薩身為師子座即縛印是也)已上於自性法身且分能所。是故身即土土則身如空光無二無別。是即本地法身之佛部德也。依即正正即依如以金剛莊金剛。是即本地薄伽之金剛部德也。性即相相即性如日月明珠體用無別。是則自性法身蓮花部德也。如是本地法身如來以理智二法身為宮殿(五峰)樓閣(八柱)以自性清淨法界心蓮華臺為所座。是則自然自證之體唯佛與佛境界也。然又此處四印功德宛然不失故云然毘盧身土(乃至)以法界為床也。是則明最初虛心合掌位橫綩無邊萬德也。又云大日如來為令知見此道者。如來既開覺此本地法界萬德已還為令一切眾生知見此道故示現理智二法身。所謂經云廣大金剛法界宮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故儀軌云智法身佛住實相理為自他受用現三十七尊令一切入不二道也。又經云如來信解遊戲神變生大樓閣寶王。故儀軌云理法身佛住如如寂照法然常住也。不動而動現於八葉為自受用示三重曼荼羅令十界證大空也。又經云菩薩之身為師子座故。儀軌云雖是理智之珠廣略異也。萬法歸一阿字五部同一遮那也。如此等本有胎金修生顯德也。或極果金胎還同本覺也。從因向果從果向因順逆超間無礙自在之義皆悉依此經說相也。故儀軌云我依毘盧舍那開心智印建標儀無量功德普莊嚴同入總持也(云云)今此三悉地儀軌是依此經悉地出現品及祕密曼荼羅法位品等撰一經肝要故云我依毘盧遮那開心智印(更問何印)
明文在斯勿疑耳。
問若然者不空還於西天所研窮之甚深祕奧。又惠果入寂毘盧舍那法印及仁海袖隱印範俊胸中大事等而有此中耶。
答皆有此中非面授者不可知(矣)
五十九執金剛。
然上來五句事。
問此印明如何。答悉地出現品說之。是即後問答大事一經之深極也。故云如來真實功德也。可思之。問此印明配當六句如何。答此印母虛心合掌者第一虛空無垢執金剛也。此時誦字(東方自心發菩提心)次二風柱者第二虛空遊步執金剛也。此時誦字(南方即心具萬行也)次二空並押二風者第三虛空生執金剛也。此時誦字(西方見心正等覺也)次成三密。是則三密妙方便也。第四被雜色衣執金剛也。此時誦字(北方證心大涅槃也)次成立此一印已誦是即第五第六兩金剛也(第五發起心方便句也第六嚴淨心佛國句也)已上二句合為中胎藏。故雖有六句云然上來五句。其義如妙印鈔。八葉皆同大日如來自身故。云皆是如來真實功德無淺深之殊也(云云)
一第七(乃至)第十九執金剛事。
問其說所如何。答疏第十六釋十九執金剛云次隨別字及通用各心上置之。其手印通用五股金剛印字也。
問何必說十九執金剛耶。答有深義。所謂始六句顯示如來自證功德從第七哀愍無量眾生界執金剛至于十六住無戲論執金剛約十地滿足說之。第十七八九之三金剛表十地滿足之上三部功德也。所謂第十七者佛部也。故云佛方便智也。第十八蓮華部也。故云無垢眼執金剛也。第十九金剛部也。可思之(云云)問何故用一印耶。答十地皆以如實大智為體故用五智金剛印也。字是三密及三解脫門也。又金剛部通用也。或通用字可思之。
六今此真言門(乃至)唯以一行一道而成正覺事。
問此印明說所如何。答印明說所如餘所記之。問以何得知以此一印結成此一段如何。答今文不虧法則者付之有三義。一指別尊兩界等儀軌法則。二指三種三昧耶。三指一印。前二種淺略深祕兩重也。第三一印者祕中之最祕也。是故若以此印加持一切法則具足。若以此印而不加持者一切法事即法式不具。故疏十三云若不以此印者則法式不具。令彼弟子不能住菩提心則有退轉與空灑香水無殊也(云云)是故云不虧法則也。又疏十三云。次即告金剛手有印名為如來莊嚴具同法界趣幖幟同者言。一切佛以此為莊嚴得成如來法界之身若有眾生行此法者以印加持故亦同如來法界身(云云)故今云逮見此無盡莊嚴加持境界(乃至)即同大日如來亦可致也。
問明云何相應耶。答悉地出現品云。
摩訶薩意處 說名曼荼羅
諸真言心位 了知得成果
念彼蓮華處 八葉鬚蕊敷
花臺阿字門 焰鬘皆妙好
光輝普周遍 照明眾生故
如合會千電 持佛巧色形
深居圓鏡中 應現諸方所
猶如淨水月 普現眾生前
知心性如是 得住真言行(云云)
是故今云復次行者初發心時得入阿字門即是從金剛性生牙(乃至)唯以行一道而成正覺也。能能文始終可思之。
七一切眾生色心實相等事。
問此印明說所云何。答說所如餘所記之。
問與此一段如何可得心耶。答色左心右實相(合掌)者即此印當體也。平等智身者字也。義決云字法界種相形如圓塔為理智不二是名法身塔。又祕記云阿字者毘盧舍那理法身種子鍐字者智法身種子也。理智不相離。理起智用智起大悲。大悲喻水。字者水輪種子也。仍為智法身種子(云云)今此印即字也。所謂一切眾生色心實相體即理法身也。明字者能覺智體即智法身也。是故今印明和合成理智平等修生不二也。依此印明加持還同本覺故云非是得菩提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也。
八為欲發大悲胎藏祕密方便等事。
問此印明說所如何。答成就悉地品並疏十三等可思之。經曰。
念彼蓮華處 八葉鬚蕊敷
花臺阿字門 焰鬘皆妙好(云云)
疏云制底與悉多體同此中祕密謂心為佛塔(云云)以如是等義門故令表記之。故云發起大悲胎藏祕密方便也。祕記云所以先作蓮華合掌(乃至)左手定右手慧十指即十波羅蜜十法界或十真如縮收一開則有無量名(云云)
問明義如何。答相傳偈中說無點加點之五字門。今即舉無點之五字而攝加點五字。故云字門。為地字門為水。字門為火。字門為風。字門為空也。併有面授耳。
九謂如實知自心事。
問奧文云何說耶。答成就悉地品云。
摩訶薩意處 說名曼荼羅
諸真言心位 了知得成果
諸有所分別 悉皆從意生
分辨白黃赤 是等從心起
決定心歡喜 說名內心處
真言住斯位 能授廣大果
念彼蓮華處 八葉鬚蕊敷
花臺阿字門 焰鬘皆妙好
光暉普周遍 照明眾生故
如合會千電 持佛巧色形
深居圓鏡中 應現諸方所
猶如淨水月 普現眾生前
知心性如是 得住真言行(云云)
口云此中念彼蓮華處者。即是今印當體也。花臺阿字門者其明也。是則正示生佛平等無盡寶藏之寶處也。故云即是開示如來功德寶所也。
十心虛空菩提事。
問此印相明如何。答印虛心合掌也。明者心虛空菩提三種無二(云云)右宗源了者是則貞觀寺被授於南池之時印可文也。故此印相云宗源大事又云午水大事也併在面授耳。十一佛已開示淨菩提略三句大宗竟等事。
問此印明說所等云何。答此印說所等如例。於真言者在經第七卷供養儀式品所說。如範尊抄(云云)問開示淨菩提略明三句大宗(云云)然者今以此印明云何可得心耶。答此印當體即菩提心也。開示此淨菩提心雖有無量方便大宗不過三句。所謂結印已誦字即菩提為因句也。次開二空誦字是大悲為根句也。次合二空如本誦字是方便為究竟句也。已上彼物加持印也。最祕最祕。大師言是章句在梵本。從經文並儀軌之外取離出所密納也。吾三衣箱底納置(云云)併有面授。能能可思之。是則非啻今經一部之大宗。金剛頂經及一切諸經之根本也。故具緣品說釋迦牟尼佛云。坐白蓮臺為令教流布住彼而說法(云云)疏五釋云此白蓮華即是中胎淨法界藏也。世尊為令此教廣流布故。以此生身幖幟而演說之。然與本地法界身無二無別故。云住彼而說法也(云云)此經釋意雖示生身釋迦而住此自性心蓮臺而演此蓮華臺功德法門。普教一切眾生令同彼本地法身。為表示此義故。以生身居本地白花上。是則菩提為因之意也。故云坐白蓮華臺也。還為一切眾生說此印功德令離苦得樂。是則根究竟二句也。故法華云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云云)定慧力者菩提為因句也。莊嚴者大悲為根句也。以此度眾生者方便為究竟句也。
如釋迦牟尼佛者十方三世諸佛亦復如是。故法華云十方佛皆現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云云)最妙第一法者菩提為因句也。為諸眾生類大悲為根句也。分別說三乘者方便為究竟句也。以如是等義思之。三世十方一切諸佛出世成道本意但為說此印之功德。令一切眾生知識自己本來自性清淨之萬德也。故經云祕密主我諸法如是令彼諸菩薩眾菩提心清淨知識其心者佛已開示淨菩提略明三句大宗竟(乃至)故云我說諸法如是乃至知識其心也。
(本云)永正十四(丁丑)正月二十二日土州於吉祥寺書寫了光範。
永祿九(丙寅)八月十六日於淡州成相寺令書之畢志賀長壽院御本申請如此也。
快遍。
寬文二(壬寅)三月九日於淡州掃守法光寺書之畢。
宥算。
元祿四年初秋上旬日書寫了苾芻獨寶。
大日經疏妙印抄口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