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疏演奧鈔第

觀智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比丘慧光挍閱
        輸入者 曹亞琴

疏第五卷之餘(釋經緣品)

西方近門置地神眾者。釋西方諸地神等八句也。蘇悉地經中云。門北置地神。與諸阿修羅而為眷屬明本四之十左)瞿醯經中云。於西門北邊置下方瓶印。與阿修羅圍繞八右瓶印者。地天三昧耶形也。此兩經意。西門次北安地神。以阿修羅眷屬阿闍梨所傳圖。西門次北安地神。西北列阿修羅也。不同記第九云。護云。西門中所在瓶。疑地神歟(云云)是就現圖曼荼羅作釋。現圖無地神故也。當卷下說西門中地神八右)門中之詞。違當段釋。似難思矣。
次北置薩羅乃至辯才天者。第十(普通真言藏品)云。次美音天。是諸天顯詠者。與乾闥婆稍異。彼是秦樂者也。薩囉薩代底曳(即音之名也五右)義釋第七云。美音天亦名大辯天。亦名辯才天。是諸天中歌詠妙者。猶如毘首羯磨工於伎巧之類。非乾闥婆也(三五右)第四(密印品)云。先仰左手當齊。如承把琵琶狀。右手風空捻。餘散申之向身運動。如彈絃之狀。是妙音天印也。此即報乾闥波等。此是天后。亦言。乾闥波類也。二左依此等文。妙音天或云非乾闥婆。或云攝乾闥婆。頗似相違法華所列乾闥婆王樂音乾闥婆王以之可分別之。

費拏

廣大儀軌中云。辯才妙音。慧風持於空定仰在臍舒。運動如秦樂。費拏印(四左)青龍軌同之。野敦造紙云。費拏彈弦形(已上)全土梵語云。箜篌也(已上)兼意鈔云。費拏印者琵琶也(已上)心目云。辯才天。或持琵琶。或持箜篌(已上)帝釋所問經法賢譯)云。爾時帝釋天王。聞摩訶陀國毘提呬山○即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言○汝五髻乾闥婆王子。可以所持之樂供養○作此念已。即動所持琉璃寶裝箜篌。於其聲中而出伽陀。於伽陀中說所樂事(初葉)準此等文。費拏印者。乃箜篌之別稱歟。或是彈絃之總稱歟。更詳。
又次置瑟紐(乃至那羅延天也者。弘決第十云。毘紐天亦云違紐天。亦云猱天。此翻遍勝亦遍聞亦淨。(六葉)但就此天異說繁多。今所云那羅延天者。帝釋力士也。探玄記第五云。那羅延者。此云堅牢。即帝釋力士之名(五八右)可之。智論第二云。如違紐天。秦言遍聞。四臂捉貝。持輪騎金翅鳥(五左)。
并置商羯羅天乃至世界主也者。悉曇藏第一云。大乘基因明疏云。商羯羅者。此云骨鎖劫初下化人間。以苦行骨鎖相連(十六右)若依此文。商羯羅者。即化身也。
一世界者。蓋須彌世界也。何者一之所統領。四州四惡六欲初禪也。初禪須彌界。是王現骨鎖形。周遊一世界。施勢力也。法衡鈔第三云。經三千大千世界者。四州日月至初禪千。以鐵圍山而總圍之。禪名小千界。復以十箇小千萬。百箇小千萬。千箇小千是百萬。以鐵圍山面總圍之。等三禪名千界○此千千。即是大千世界。以鐵圍山總圍之。四禪三左)按此釋意。第二禪小千界故。初禪天王非可統領。應知。一世界者。梵世界也。其極可至初禪也。或又一世界者。指小千界歟。十住心論第三引正理論初靜慮小千界第二靜慮千界。第三靜慮大千(九葉取意)今準此說。初禪是等小千界故。魔醯首羅。於小千世界勢力。非大千界也。
經中下文(乃至)從事立名者。經中下文。乃指普通真言藏品。彼品說嚕捺羅真言也。第二云。黑天梵音嚕捺羅。是自在天眷屬八右第十云。次嚕捺囉。亦所化身。是摩醯首羅化身也(亦名伊舍那四左)俱舍頌疏第七云。由險利能燒。可畏恒逼害。食血肉髓。故名達羅。解云。塗灰外道說。自在天三身法身遍充法界報身自在天三目八臂魔醯首羅也。化身隨形六道。此頌說化身也。阿修羅。將三國上飛行虛空。向自在天上過。自在天火箭射之。一時俱盡。此即火箭險利燒三國土也。以龍貫人髑髏。繫於頭頸。殺象取皮。塗血反被。此是可畏恒逼害有情也。食血肉者。顯所食也。達羅者。此云。此云暴惡。自在天千名。此是一號(五左)第二言黑天者。大黑天神歟。良賁仁王經疏釋。大黑天神者。是魔醯首羅變化身(下一之一)所明。亦是黑神歟。形像相似也。
又置塞健那乃至)其側置妃者。塞健那天者。廣大軌中云。塞建翻童子六首乘孔雀十左)攝青玄三軌。三首乘孔雀鳩摩羅天。亦翻童子天。異如何。智論第二云。如鳩摩羅天。秦言童子。是天擎雞持鈴。捉赤幡孔雀。皆是諸天大將(五左)又摩羅塞健那。共乘孔雀。是同天歟。注大佛頂云。塞健(二合)娜哦羅(二合)訶(鳩摩羅童子)可之。又嘉祥中論疏第一末云。鳩摩羅伽者。此言童子天。以其是初禪王顏。如童子故。以為名。亦那羅延天(七右)依此釋者。梵天直名鳩摩羅天。爾乃與塞健那天別耳。
阿闍梨言(乃至)序列之耳者。阿闍梨言等者。持育第七云。又云。辨才天瑟紐天商閹羅天嚕捺羅天塞健那天其妃阿闍梨云。釋梵右序列之耳(云云)私云。初二天帝釋樂天力士密印釋云。妙音天印。此即攝乾闥婆等。此天亦言乾送婆類。故圖帝釋南。列舍脂賴吒。并乾闥婆六欲天魔天自在天那羅延眷屬。後三天眷屬因明論劫初王以苦行下化人間。名骨鎖天。即商羯羅初禪主。非三千主。嚕捺羅即商羯羅忿怒身。塞揵那是鳩摩羅天。此云童子。是初禪變化也。金剛頂十天法中。東北伊舍那明亦云嚕捺羅。此是大般若云阿首羅女天。是鬼首天。非第六天。又緊那羅帝釋法樂神。乾闥婆是俗樂神。故可以類攝天帝族(已上持誦文。六一左。)總意云。經文辯才微紐商閹塞健四天。西方。依之胎藏四部大儀軌。亦西方也。而阿闍梨以口決。辨才微紐二天屬東方帝釋。商閹嚕捺塞健三天屬同方梵天也。問。阿闍梨所傳曼荼羅。以辨才天而列方其意如何。答最勝五經第七(辨才天女品)云。現為淨羅之長姊。常著青色蠶衣(十右)若爾此天。為閻魔姊則居方。為乾闥婆攝則列東方。以為帝釋眷屬也。光云。持育不文中。言鬼首天者。攝大軌云鬼首伊舍那(中之三五左)。
最西北隅置護方風天眷屬者。釋風二字瞿醯經中云。其契印是幢旛(六右)又云。於西北方置旗旛印。與諸神圍繞八右。
西門之南(乃至)以為眷屬者。釋月天二字
與日天相對者。乃與東方日天相對西方應置月天也。般若寺疏鈔第一云。日天眷屬者。七曜眾。月天眷屬者。二十七宿十二宮神等。皆於西東門南相對令住(七三右)乘白鵝車等者。尊勝軌下云。門東面月天子。并后乘五車。手執風幢上伏免。坐白月輪中二十八宿。各執本契。隨本色狀若天形。繞月天而坐八左。二十七宿等者。蘇悉地經中。置月天子。與宿圍繞(明本四之十左)第二云。義準二十八宿二房等。與月水同位(三左)不同記第八云。今案緣品三藏軌等。月天眷屬二十八宿十二宮神。皆在西方。所傳圖主十二宮神亦在西方。玄法儀軌現圖列之(一左)法三疑問云。十二宮二十八宿。是月天眷屬也。可在西方。九執是日天眷屬也。可在東方。而在諸方疑(云云已上)私云。現圖十二宮神散。在曼荼羅四方。是分管二十八宿故也。宿曜經說。一宮配管列宿九足。如第四卷鈔記。(已上)西方。
次於北門(乃至)置在西方也者。瞿醯經中。於其北方置馱印。與諸藥叉圍繞(八右)又云。於曼荼羅第三院北面。摩尼多羅將等及諸敬信藥叉(七右)攝大軌中云。次於其方北門多聞天右八兄弟母及祖母等。吉祥功德天萬勝獨勇健男眷屬等(三四右)當段經文。不說北方眷屬。恐是梵本脫落歟。疏主補釋之。四部儀可闍梨所傳圖等。皆同出之。青龍軌下云。北方門內。置難陀烏波龍俱肥羅并女○門東毘沙門吉祥功德天八大藥叉眾(三)右是現圖。門內安二龍等。疏之中未其文。又現圖不列功德天及八兄弟也。毘沙門者。法華義疏二云。毘沙門是北方天王。此云多聞。恒護佛道場。常說法故云多聞七右)新華嚴音義上云。毘沙門具正云鞞室羅懣囊。此云多聞。謂此王福德。多處知聞也。或曰。毘遍也沙門聞也。謂諸處遍聞。義同前釋。或曰。毘云伊也。此王本名俱吠羅。後於一時正為眾說法。其王乃被袈裟來入會中。時眾咸怪。互相謂言。伊是沙門伊是沙門。從此與號毘沙門也(明本一之六右)於其右等者。儀軌中云。天王兄弟門。西東各四(三五右)北天曼荼羅私記(金剛秀記云。四大天王過去兄弟。護三世佛法。八大夜叉現在兄弟隨順天王行者(已上)翻譯名義集第二云。感通傳天人費氏云。一之下有八將軍。四王二將。周四天下。往還護助諸出家人四天下中。北天一洲佛法。餘三天佛法弘違將軍三二將之中。最存弘護(六右)。
摩尼跋陀羅等者。三家次第下云。其八兄弟儀軌廣說之。今依梵本出之。
云。毘沙門兄弟事(大日經疏五胎軌下)一摩尼跋陀羅(此云寶賢大將。或云寶滿。或云威伏行)二布嚕那跋陀羅(些云滿賢。或云滿願)三半只迦(此云脂大將。或梵云脂。此云密主。或云半只迦。此云密身。四密。謂理密教密名密行密也)。
私云。半支迦并脂。共應梵語也。婆與婆通。如剎婆云剎娑。金光明古云散指。新云慎爾耶(此云了知)。
四薩考埵紇哩(此威神大將。或云眾德)五醯陀羅(此應念大將)六毘迦(此大將。滿云或云持法)大將。七阿馱婆(此云無比力。或云無比身。是太元明王)八半捨羅(此云密嚴大將。或云教令使已收以隆勝律師記書之。未正文本說(已上)蘇摩呼童子經上云。又摩尼賢將兒名曰滿賢。於摩尼部中所說真言。有持誦者彼作九右若依此文。寶賢滿賢如次父子。而非兄弟相違如何。半只迦舊等者。藥叉歡喜母法云。半支迦藥叉將(古云脂者訛。五右)葉衣法十八部藥叉中列半尸迦。然脂是彼上首也。若爾為別天歟。尚可決之。

散支了知

最勝王經第八云○我慎爾耶藥叉大將。并與十八部藥叉諸神。俱詣其所。各自隱形隨處擁護世尊何故我名了知○我有護思智光我有難思智炬我有難思智行我有難思聚。我有難思智境。而能通達○以是因緣藥叉大將名了知(二左)舊譯金光明經鬼神品云。世尊因緣故我名鬼神大將。唯然世尊。自當知○我現見不可思議智光不可思議智炬不可思議智行。不可願議聚。不可思議智境世尊我於諸法正解正觀分別正解。於緣正覺了世尊以是義故。名脂大將(三之一左)私云。新舊兩譯比挍。慎爾耶亦云脂。與了知同體也。翻譯名義集第二云。摩此云密。謂名行理智四皆密故。天台大將軍。乃云。金光明以脂為大將。大經云。八臂健提力士光明疏云。十八部巡游世間。賞善罰惡。皆為脂所管(九右)義疏二釋大將軍云。人言。是鬼神金光脂大將。脂大將屬毘沙門大集經人言。是韋陀毘紐天也(七右)依此等文。脂半支迦慎爾了知大將軍。並皆同體異名也。又儀軌中云。曠野金毘羅慎爾耶藥叉大將了知鎮軍大將(一右)若依此文。脂與了知。乃別天也。更可決之。又或記云。孔雀經云。蘇師奴藥叉。住那羯羅國。師曰。蘇師奴此云了知。亦云妙了知(已上)。
訶栗底母者。洞微集(智瑞書云。梵語訶利帝喃。梁言鬼了母○故律中明鬼子母。後總結云。時王舍城人眾。皆種為訶栗帝母神(已上)金光明經疏(惠沼)第一云。訶利底此云青色。是叉鬼母。有五百子。擁護三寶并小男女(五七左)大師記云。訶利底母此翻惡女。行惡事。城中諸人。與他立名名之惡女。訶利者惡底者女也(已上)此天有擁護三寶誓故。諸曼荼羅通畫之。蘇悉地瞿醯等意也。問以訶利底毘沙門眷屬。其義如何。答。八大將中半只迦大將之妻故也。藥叉歡喜母成就不空)云。是沙多藥叉將之女。聘半支迦藥叉將(名脂者訛)生五百子(五右)阿闍梨所傳圖。滿賢間列之。其趣可知。又蘇婆呼經上(請問除障分品)云。又訶利帝兒名曰子。般脂迦將所說真言持誦者。彼作難(八左)難所以難思如何功德天者。義釋第四云。吉祥天女舊譯功德天女。經文闕之(四一左)四卷金光明經功德天女品。新譯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品。是二天同體也。三不空罥綜經第一(悉地王真言品)云。是功德天母。又是十方過現未來一切諸佛功德母故。復是十方過現未來一切菩薩摩訶薩種種神通相好福聚功德母故(十六右)千手觀音二十八部眾(定深記)釋云。次言功德吉祥天女也。梵曰摩訶室利。言摩訶者大也。室利二義。一者功德二者吉祥二義曇無識及伽梵達摩阿地瞿多三藏諸師。同云功德天。餘諸三藏翻為吉祥。如文殊師利或云妙吉祥或云妙德也(云云已上)心目云。大日經疏(第六圖)云。吉祥功德天(或人云。依此文一天也。或人云各別天也。如下文)吉藏疏云。吉祥天女功德天云云心目大佛頂儀軌云。爾時功德天女。天女吉祥天女(已上)吉祥功德異難詳。尚俟明師決耳。又不空所譯毘沙門天王經中。說吉祥天女印明。此天為多聞天所屬。合當段說也。

證疑目

雜鈔第一云。功德天經文闕之。阿闍梨言○亦可置在西方也。功德天毘沙門天後否。又何故本位西方耶。又非唯功德天經文闕之。八大將亦闕之。何以獨言功德缺闕耶(已上)此中載三個疑問。次第可決之。來空所譯毘沙門天王經中。說吉祥天印明。是多聞天之所屬明矣。可推之。三家次第下云。此天有兄弟母及祖母等吉祥功德天萬勝獨勇健男女子孫等眷屬。自圍繞。以知。功德天多聞天之后也(已上)山門承隆正記云。此天女多聞所屬事。見經軌等(云云)慥為后事未分明珂撿之。雙身許也。又新渡大乘毘沙門經三卷兩天初發心旨有之。或人云。四天王本緣功德經。為夫婦事見(已上承隆鈔)北天曼荼羅私記云。四無量經云。過去有王名大香一女名極好。邊四國各一王。東王名藥王。持如意妙藥。南王名藥光。持如意飛車。西王名明達持明珠。北王名福田。左手出自然食。此等四王欲娶好女。四王會。爾時好女忽然隱失。父母不得其母。于時明達明珠通見。戍亥之方。過四七萬九百里。大海龍王被納在大海底。爾時父王并四王乘藥光飛車。次福田王手出甘露。令食諸人。藥王以妙藥。死女還蘇生。皆還本國。各各舉能淨女。爾時日月燈明佛現前。說往昔因緣過去有夫婦。夫名壽根。妻名現姓。四男一女子。最弟之女名洗衣。洗淨垢衣。報得容顏端嚴之報○終以後。果報。昔藥王國天是。藥光者增長天是。明達者廣目天是。福田多聞天是也。極好女者大吉祥天是也(云云取意)同記云。大吉祥天女往世弟女。契三世故(云云已上)此鈔所引四無量經者四天王本緣功德經歟。如引經文。此天與多聞天。往世或為弟女或為夫婦。然乃諸無咎。但此經真偽可辯之。入藏目錄不哉之(已上)光云。四無量經文義猥拙決。是偽造不足論耳。又所傳圖。毘沙門左邊護方神后安之。右邊吉祥功德天列之。應知。吉祥天多聞后也。次本位西方如左勘載。次功德天經文闕之者。此疑恐背疏釋。經文闕之句。可廣通次於北門以下文。非唯指功德天經文總不說北方天故。三藏傳補釋之也。況又半遮羅訶利底句相連。豈是局功德天而應云經文闕之乎。
合在北方者。最勝王經第八(大吉祥天女品)云。爾時大吉祥天女○北方薛室羅末拏天王名有財。去城不遠有園。名曰妙華福光。中有勝殿。七寶所成。世尊常住彼(四左至六右)阿闍梨所傳圖。北方毘沙門傍並圖吉祥天女也。置在西方者。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云。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極樂世界。與無量大菩薩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吉祥天菩薩摩訶薩等。皆從座起。詣世尊禮足。各坐面(初右。吉祥天女一百八名經同之)蘇悉地經中云。次觀自在右邊置摩訶室利明本四之三左)指此尊歟。三不空罥索經一云。又法以錫鑞造功德天像○當置此像悉地王像側。育持最勝明王真言加持華鬘。置功德天一右悉地王者。不空罥索觀音也。不同記第六云。現圖在千手前之左。天女形也。被襤襠縵衣十左可之。(已上)北方。
此等大天神(乃至)自當開解耳者。還釋意。然密鈔五云。疏凡此等大天神等者。通釋妨難也。謂此第二院曼荼羅。是釋迦眷屬。且釋迦如來成道最初。降去諸魔及諸外道惡鬼神。何故今時曼荼中列為眷屬耶。疏通釋可知(四一左)此釋叵甘心矣(已上)光云。怨公太鑿。只是示普門應現之意耳。
釋迦牟尼乃至)而坐其間者。此釋佛子應作四句也。問當段經文總說西方。爾乃能勝及明妃。可安西方。依之儀軌意。西門裏安相對目佉能勝。及妃四尊。然今疏釋能勝等。而安東方。恐違經文如何。答。此可有多義。或為誡法者。經文爛脫也。或從西方諸地神。至以不迷惑心。正說西方。佛子應作下說餘義。故通東西也。何者凡此等大天神等文勢。不局西方也。或約圖畫次第。先說方天已。更說東方天。是約圖畫次第。今亦準之。或此二尊若依攝大軌。則安西門。若依廣大青龍玄等軌。則安東方。當段疏。互顯此二意也。凡當經意。佛蓮金三部忿怒明王。各當部最後說之。而於尊位者。各部主座下安之。今亦第三重釋迦眷屬四方諸天等。周說竟而還東門。以忿怒明王院主座下。圖畫次第。是部主忿怒之例也。忿怒持明者。第十云。次能勝真言釋迦眷屬○此是釋迦化身。隱其無量自在神力。而現此忿怒明王之形。謂降伏眾生諸障也○能於生死中而自在。坐樹下摧破四魔兵眾也。能勝即不可破壞之義也。次無能勝明妃作女形也○(佛坐道場。以斯定力四魔。共戰而得大勢能損者。三昧力也三左)。五佛頂經菩提流志譯)第三。說釋迦成道降魔相云。時勝奮怒王。忽於我前從涌出。作天女相。嗔結斯印摧諸魔眾(一左)是釋迦所現能勝。名曰勝奮怒王歟。右邊號能勝等者。祕密藏記尊位云。次釋迦院○左在勝金剛。黑色忿怒四面四臂。面上并三目。有焰鬘。右持鉞鉤鉾鎊。右在能勝妃。黑色面上三目(末之七右)阿闍梨所傳圖。右座位亦同現圖。不合當段疏可知。問。儀軌中云。門裏前右。忿怒能勝目佉對。廂曲中持明忿怒。次右能勝。次左勝妃(三十左)此軌意。西門安四尊其中忿怒能勝。歟次右能勝其別如何。答。名字雖同尊是別。初勝者。經第四密印品說印契曰。時能勝印(已上)第三釋云。次勝金剛印(九左)又經第真言藏品曰。不可越守護門者(已上)第十釋云次護者真言。此即是不可越。正為難持。謂力持義觀瞻不可得也。亦降伏義。法佛奉教者常在內門右邊也。為不可越使者○常在佛內門教命說而行。故名奉教者(一左)義釋第七云。又納達羅灑真言。是法佛奉教者。常曼荼羅內門於右邊譯云難執持。亦云難降伏(五三左)第三釋目佉云。次金剛。猶與相對狹門故得名也(三十右)義釋第七云。目佉真言。譯云相對。亦是法佛奉教者。與訥達囉遮相對。常在門之左邊故以為名(五四左)依此等釋不可越(忿怒能勝)護二金剛者。是法佛奉教者。常在內門右。能勝及妃者。乃釋迦化身。故可居第三重外門之中。然廣大軌第三重西門。安彼向等。頗違疏釋。所傳圖第一重西門安之。尤可然也。又釋迦儀軌云。無能勝明王。亦名忿怒明王(五左取意)是釋迦眷屬能勝。亦名忿怒。然乃能勝與勝。其名互通也。又無畏尊勝軌下云。東面畫佛并二菩薩右畫能勝王忿怒王二左)若依此文。則二尊別體。是並列法身生身之所現歟。或又同尊且分王妃立二名歟。猶可詳之。觀佛而坐者。上釋持明院三世云。瞻仰毘盧遮那。如請受教敕之形(三左)準例可知。
所云地神者(乃至)餘如圖者。釋持地神捧句。謂西地神。雖前已說。而其形相未分明故。重說之也。其中等者。第十六云。次地神印作瓶圓白之中。其瓶插諸寶穀華果等嚴之。以金剛圍之(一右)光云。文中言之中其瓶者亂也。宜作其瓶之中而其文旨也。
并於通門乃至)依次作之也者。此釋及大龍王等四句也。持誦第七曰。緣品釋引入弟子文云。第一重遜那優婆遜那二龍王守衛之處。又云。第重廂曲中置二龍王。右難陀難陀釋迦座下。右能勝左能勝妃(云云)誠文雖爾。第三重八方神中。西方為龍護方故。圖中遜那二龍難陀二龍。安第三重西門。是為正文。自餘護門。並義釋第一重是佛地。第重是法身菩薩。今此二龍。是釋迦生身眷屬故。在師子壇。不可以生身佛地法身菩薩護門也(五九右)此釋太非。當段第重廂曲者。實是第三重也。次往第二院之文。阿闍梨自釋第三院。何今拘第重之詞。勞會通耶。經第五云。難陀跋難陀○夾輔門廂衛。在師子壇(已上)又當段疏。釋釋迦壇之中。明二龍置之相。第重者。次下明之(四菩薩壇是也)解釋。恐似無起盡矣。次第一重遜那優婆遜那之文。是又第三重也。阿闍梨所傳曼荼羅。第三重西門。安此二龍。但第一重者。約引入弟子。則第三重是初重也。例如云東方初門。約從內出外。則云第三重。約從入內。則云第一重也。凡此文明受者投華之處。第三重西門尤當其處。若實為第一重。則於第重第三重諸尊者。不可有投華義。其奈之何。
經云所餘(乃至)此可知也者。此釋所餘釋種尊等四句也。釋種者。釋迦之種族部類也。所一切法者。餘經所說也。師者謂阿闍梨也。儀軌中云。所餘諸釋種袈裟杖師。應具開示三昧形色異(三一右)已上第三重畢。
經中次說(乃至胎藏也者。從此以下明第重。就中初持真言行者。次至第三院句。對上文持真言行人次往第二院句。是第重四菩薩院之總句也。先圖妙吉祥下。正說文殊院。此中初句明主。後右邊應次畫等十六句明件也。初總句第三院者。是隱語也。準上文次往第二院之句可之。第十六云。以下明菩薩曼荼經是大壇重諸菩薩位也。文殊曼荼羅方○二右第二云。今此中有誠文。文殊在第重。釋迦在第三重也(八右具文上引之)儀軌中云。摩訶薩往第三院。因陀羅方中先安妙吉祥四右)廣大儀軌中云。次於第二院。四方相均齊。衛以金剛印○(八右)攝度兩軌或云第二或云第三。各據義。並非相違也。次明主中泥盧缽羅者。第五云。泥盧缽羅。此華從糞種生極香。是文殊所軌者。目如青蓮。亦是此也。更有蘇健地迦華。亦相似而小華也(二右)新華嚴音義慧苑)上云。優缽羅華。具正云尼羅缽羅尼羅者此云青。烏缽羅者華號也。其葉狹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佛眼似之。經多為喻。其華莖似勘藕。稍有刺也(明本一之九左)華上有金剛印者。持育第七云。私云。金剛印即可決(喜會壇同之)祕藏記尊位云。左手青蓮華。上在三股跋折羅圍炎鬘(八左)理明房圖像集云。此法三形青蓮華上三股。或青蓮華五股先德同被用之。仍所持杵又可然歟。尋云。若然者可勝劣之義哉答。不可勝劣。同智之表幟故○於三股者。可有證文大日經第四密印品說文殊印云○猶如鉤形者。此作三股形也。豈非青蓮華上三股耶。以此印可為證據歟。於五股者未見文。猶可相尋之(已上)問。此尊右手印相如何。答經第七持誦法則品云。左伐折羅青蓮。以智慧施無畏。或作金剛與願印(已上)不同記第五云。現圖○右手屈臂開肘仰掌。指端少垂屈頭指。左手豎掌屈頭中名指。青蓮華。華上豎三股杵。杵光焰(四左取意)祕藏記尊位云。次文殊院中座文殊師利菩薩(黃金色首在五髻鬘。左手青蓮華。上在三股跋折羅。圍炎鬘。右手與願契八左)經第三轉輪品說此尊曰。金剛(已上)釋云。東方作金剛童子形(即文殊師利別名也三之六左)功能歟。八葉院文殊像。左手如文殊院主像。右持梵夾如常說也。闍梨言等者。以下由祕釋也。本願因緣等者。普通真言藏品義釋云。此菩薩通達如來甚深般若佛佛自證。不可授與人。若離加持方便。則一切心量者。所不能及。是故以嬰兒行及小童子之身。演說人法無我蠲除戲論(七之三右)密鈔七云。如世嬰童有分別。以表此深慧人法戲論。所以現嬰童相也(七右)童真者。大乘入道章云。真簡偽虛。童表無咎(上之八左)法王子者。理趣釋云。文殊師利菩薩得法自在故曰法王子(下之十左)阿彌陀經云。文殊師利法王子(已上)同義疏元照云。紹隆佛種法王子智論云。法王菩薩正法位(乃至十地。悉名法王子四左。青蓮染著等者。寂照不二而施其功故。青蓮表寂金剛表慧。照而常寂故。云即見實相(見照德也)寂而常照故。云常寂之光。密鈔五云。此菩薩左持青蓮華青蓮離染。左持表定故。名不染諸法三昧。又於此三昧所住故。於蓮華之上。復出金剛智印。是故三昧常寂也。常照也。寂而常照故。曰能以常寂之光遍照法界也(四一左)此意也。
文殊北邊(乃至)意在此也者。以下明伴中。初說光網童子。即右邊應次畫等六句是也。不同記第五云。網所傳圖在方。現圖在於門北(一左)。度所說等者。智論八云。譬如田舍人。初不識鹽。見人以鹽著種種肉菜中食。問言。何以故爾。語言。此鹽能令諸物味美故。此人便念。此鹽能令諸物美。自味必多。便空抄鹽滿口食之。鹹苦傷口。而問言。汝何以言鹽能作美。人言。癡人此當壽量多少和之令美。云何能食鹽。無智人空解脫門不行功德。但得空。是為邪見。諸善根七右文殊喻鹽。網類諸食也。所以觀佛等者。密鈔五。所以觀佛長子等者。釋經句而觀佛長子也。文殊師利若約果明。即是佛母。今依因說名佛長子。此光網童子。持莊嚴表於福德。在文殊之左。面向文殊福智相嚴。故云所以觀佛長子者。意在此也(四一左)次作文殊乃至勝智也者。後明五使者及奉教者。即左邊畫五種等句是也。攝大軌三尊使者(五右)三尊文殊光綱無垢光也。五使者者如今所說。又經第五祕密曼荼羅品所說五使者。亦如今釋。第十六釋云。以上並如童女二左)又經第四密印品中。文殊網次。無垢光繼室尼鄔波繼室尼召請五尊印言說之。第三釋云。上來五菩薩。皆文殊使者也(五右)此文除質多羅。加無垢光為五使者也。次第列之者。不同記第五云。私云。五使者經圖。並在文殊左邊。釋及所傳圖在右(十六左)經說左邊畫五種故。似五使者同畫左邊。而疏釋云右。疏不可相違今案文殊右邊畫網。左邊畫髻設尼。右優婆髻設尼。左質多羅慧藏(品作財慧)左請召次第畫之。故經且約初云左邊畫五種歟。問。廣大二軌。右計設尼左婆計設尼等。而今右反之。相違如何。答。彼兩軌網次無垢光。如次安右左。次說五使者。如次安右左故。髻設尼右。優婆髻設尼左也。當段經不無垢光故。網右髻設尼左也。依尊數存略不定也。不相違也。烏波是亞者者。名小計設尼。是故名亞者也。最勝王經難陀龍王難陀龍王小龍陀者難陀也。小計設尼可例知也。質多羅等者。經第五(祕密曼荼羅品)云。質怛羅杖印(已上)第十六云。雜色使者(以杖為印二左)義釋第七云。是妙吉祥大空三昧。以具莊嚴成一義利故。為唧怛羅(六二左)山七集。文殊師利使者女。謂此尊也。各作一奉教等者。儀軌中云。五使者五種。奉教者侍衛四左)當段經言二眾共圍繞者。使者奉教者也。廣大軌中云。左青蓮華中。五種奉教使。不思議童子○(十右)三家次第次上云。或師云。不思議慧印明通意者。五種奉教中。上首故通用耳。所謂經云是諸奉教者印是也(已上)八字文殊軌云。復不思議慧○為奉教者(四左)跪向使者等者。第三云。次諸奉教者(亦是文殊奉教者。與使者少異也五左)第十云。次諸奉教者○此謂奪在本尊之側承命。往來所作者也(二右)第六云。其使會教者等。皆作卑下之容。其使者操刀棒。狀如夾門守禦。奉教者或執持於棒印。或瞻仰所尊。受指麾教敕八左不同記第五云。私云。五奉持物。諸圖皆不同也。今祕密品說羌揭梨印(八右)經五祕密曼荼羅品云所有諸奉教皆羌梨印(已上)第十六釋云。諸奉教使者。並皆小刀印。如經中及圖。此刀作鋸齒形。云小刀非正翻(二左)。智者。指文殊也。法皇胎藏次第上。云智者文殊之。(已上)文殊院畢。
次於第重(乃至)其所願也者。以下明除蓋障院。就中初行者於右方等四句明主。後捨於分以下句明伴。初中經說右方。疏釋左方。今為會其相違。言西方俗等。經準俗法方為右方。即行者向東也。疏就壇門方云左方。是約本尊向西也。東向而治者。治始義也。左手蓮華等者。第三云。方畫除一切蓋障菩薩金色髮冠(云無瓔珞也)左手執真院摩尼珠在蓮華上也。但作印者。置蓮華上有摩尼珠(六左)。

一 除蓋障現圖座位

三疑問云。除蓋障不在此院。在地藏院疑(云云已上)不同記第六云。除蓋障菩薩軌云日光現圖在堅固深心右○私案。此尊應在方(七)堅固深心者。地藏院尊也。大願四十帖第九云。問何故除蓋障菩薩地藏院耶。答。互為主伴義也。師云。凡現圖曼荼羅。只是為世流布。隨宜所圖繪也。唯為祕經大曼荼羅也(云云已上)野敦造紙上云。除蓋障日光歟(已上)不同記注曰軌云日光。依之而為言乎。但日光菩薩者。除蓋障院最末(極西)列之何以此尊可稱院主乎。現圖以除蓋障菩薩地藏院。然乃此無其謂歟。
經云捨於分位乃至)皆放此也者。以下明伴也。捨於分位者。雜鈔第一云。經云。捨於分位當畫八菩薩。捨字如何(云云已上)最珍鈔云。二字引合讀歟。法華弟子品。自捨如來之捨字。讀也。分位者。八菩薩右也(已上)義云。分者二使者也。胎藏對受記第三云。文云。捨分者。謂蓋障菩薩有二使者位也(已上)慶公三家次第師傅同之。謂先畫二使者。捨於此位。更復畫八菩薩。例如次下云次復捨斯位至於北方。此義尤合當段釋也。以除疑怪等者。不同記第五云。所傳圖。除疑怪在除蓋障右。現圖在第不思議右(一左)三家次第上云。除疑怪○疏名都羯羅菩薩。譯謂除疑惑除垢也。或名愛樂。凡列諸眷屬。皆令最初者在右第二者在左。此一右一左次第置之。先以除疑怪在除蓋障之右也。(已上)除蓋障院畢。
次於北方(乃至)以自圍繞也者。以下明地藏院。就中初說主。次復此斯位等句是也。後說伴。及與大稱等八句是也。初明主中。次於北方等者。經第三轉輪品云。夜叉方。地藏菩薩孕遇華。手蓮華。以諸瓔珞莊嚴(已上)第三曰。此菩薩手執蓮華。以諸瓔珞莊嚴其身。若但作印者。但置蓮華也(七右)不同記第六云。現圖在第重北方中央。右手仰掌持月輪。山圖蓮上黑珠。左手拳當腰側。報蓮上立幢。上寶著旛面向左方(三右)。

地藏印言兩會重說

三部祕釋云。問。地菩藏薩。儀軌為其院上尊。說印真言。而又儀軌。其菩薩入觀音院。說印真言意何。答。是其攝入之意也。以彼菩薩入其院可知。地藏院諸尊蓮華部也(三左)胎藏瑜伽證云。凡胎藏者。此法界理體。所以諸尊次第。亦無定位。混來置一處也。得地藏觀音部。其義如是(已上)胎藏儀軌解釋興)下云。問。今此菩薩與在上觀音院有何異耶。答。是由本誓故。成他部伴。成自部主也(已上)私云。密印疏。於地藏院觀音院兩會中所說地藏印言也。其餘眷屬等者。以下明伴也。第十六云。此菩薩有無眷屬。今略說彼上首者如左。菩薩寶掌菩薩持地菩薩寶印手菩薩堅固意菩薩三左。此中作者處也。義釋處。又名作)。當段疏亦說五尊。然經有寶掌處。疏有寶手。經第四密印品。并四部儀軌真言次第寶手持地寶印堅固意也。經寶掌者當處也。第十云。參寶掌菩薩種子○以處為定也。以寶為手故。寶從彼生也。亦有常義也。亦有作義也三左寶手亦名寶掌。故經軌寶手。疏云密掌歟。第六云。寶掌菩薩掌中持寶八左可思之。不同記第六云。菩薩○私案梵號。是藏所說作也。亦名處。亦名生○緣品釋云。當於地藏之右。置菩薩。藏品釋云。又真言○梵云。羅怛曩迦羅(急呼)翻為作。或云生。以處為正也○現圖在地藏左○撿下諸品。地藏眷屬有五菩薩八)右又云。寶手菩薩儀軌及梵號圖云寶印手。私云。寶掌歟。緣品寶掌寶手二尊釋及儀軌為一尊○緣品釋。地藏之左置寶掌菩薩。現圖在光左(十六)右又云。右地藏眷屬經釋儀軌及圖。名不同。具如左。緣品說六尊。地藏寶掌寶手持地寶印意。私案。此品寶掌寶手為二。其光闕文。釋亦有六尊。地藏地藏右)寶掌地藏)左持地處右)寶印手(寶掌左)堅固意持地右)私云。寶掌寶手為一尊而別說處。祕密品亦說六尊。地藏作(私案即處也)寶掌持地寶印手○意○釋說與緣品釋同。真言藏品說○私云。此品亦寶掌寶手為二。別說闕名尊○(三十左)私謂。此釋處與緣品釋并軌文。尤相乖違。又以處名生。儀軌亦名光。三名雖別。其實是一致也。(已上)地藏院畢。次於西方畫虛空藏乃至)故名虛空藏也者。以下明虛藏院。就中初說主。次復於龍方四句是也。後說伴。及餘諸眷屬十六句是也。初中左手蓮華等者。第十六云。次西虛空藏菩薩即是文殊會西部主也○坐白蓮上手刀。若不畫菩薩形者但置刀(四右)及諸眷屬等者。此字釋及與諸眷。等四句也。然乃此文恐爛脫乎。宜移此字於故名虛空藏也之下此中法門之上。而其意耳。此菩薩等者。虛空藏菩薩祕釋也。譬如虛空等者。釋虛空藏得名。虛空藏經者。大方等大集經虛空藏品云。何因緣故名虛空藏。佛告速辯菩薩男子。譬如大富長者諸民眾無量財寶充滿。能布施無慳吝。若行施時。貧窮往者隨意所須開大寶藏悉能給與。彼諸眾生皆得適意。長者施已悔。男子。虛空藏菩薩亦復如是。常行功德成就方便力○得如來神足力故。於虛空中。隨眾生所須。若法施財施。盡能與皆令歡喜。以是故男子。是士證此方便智。故名虛空藏(初右)又曰。此大菩薩可名虛空藏。所以者何。以從虛空中能雨無量珍寶充足一切故。爾時世尊印可其言名虛空藏。○爾時約於中雨無量珍寶。以是因緣常名虛空藏(六右)。
中法門(乃至)皆如圖者。以下釋伴也。此中列五尊。經第四密印品所說亦同之。儀軌中云。正覺所生子。及與諸眷屬無垢虛空慧‧清淨慧慧‧安慧出現智‧蓮華印‧執杵。後三普通印如是菩薩右而安布(九)當經不說後三尊也。對受記第三云儀軌此列三十菩薩(已上)是指法全儀軌也。然彼軌現圖出之。現圖虛空藏蘇悉地二院開合。古來異說出現智執杵等。彼蘇悉地院所圖也。具如別鈔。(已上)虛空藏院畢。

一 經所說曼荼羅圖尊員數

具支灌頂第四云。上來九尊第一十七尊。第二尊第三重百一尊。總成一百六二尊。隨經正文。出都會曼荼羅竟。本義釋五(野本六)有阿闍梨所傳曼荼羅圖。及其印座形色等。具如彼文○並是此都會曼荼羅也(已上)。
其形相皆如圖者。證雜鈔云。未彼圖。鬱結極。其伏乞垂付(云云已上)。
此偈末云(乃至)經本文也者。釋最後句。
上所說(乃至曼荼羅也者。釋上來所明曼荼羅意也。此經以三句宗故。胎藏曼荼羅。又約三句建立也。謂胎為菩提心為因。八葉大悲為根。三重壇為方便究竟也。心實相華臺者。即中胎也。大悲胎藏開者。即八葉也。以大悲方便等者。即三重曼荼羅也。義釋四云。一者菩提心種子。二者大悲為根。三者方便為後。今就大悲胎藏曼荼羅說之。為以胎為菩提心。次八葉大悲。外三院為方便也(四七左)如於一世界等者。此約為方便之至極。釋第三重曼荼羅也。就毘盧法王示同彼彼趣。有二所由。一隨各各類。說種種攝受彼類故。文言普現六趣等是也。二見上首尊在海會中。生希有心。易入佛法故。文言今此上首等是也。又時義第二云。大日如來示現外道天仙之身。在第三重。引彼所部外道天仙曼荼羅之時。彼天仙等。我所尊在下位中。即生卑下之心。易受佛化。受佛化後。即覺本覺不生理。終至胎。外道三惡可知(十左)依此釋者。為在下位中。而令除高心易受佛化也。問。若爾但能同權者居曼荼中。而所同實人不可列海會眾如何。答。此有本有修生二義。若約本有者。一切眾生本來常住祕密曼荼海會。豈只權類耶。若約修生者。時義第二云。一切三乘六道曼荼羅時雖未證。而始與灌頂授金則號。從此方詫大悲胎藏之中。為生諸佛家十左)可思之。
復次此曼荼羅乃至所不通也者。以上為令眾生生渴仰心。現六趣隨類身之義。以下釋病與藥不謬施行之義也。萬偈大本等者。義釋第七云。然此經大本一一善知識三密門中各種種方便真言數如恒沙。不可備載。今法聖者。為欲攝廣為略故。取其要旨兼用者。舉為品。名曰普通真言藏品也十左。曲示方便者。五重結護云。五股杵顯五智也。中直者此正無方便。邊曲者此權義。而帶方便故也權必歸實故曲也(三右)。
阿闍梨言(乃至)方可請召也者。以下明造曼荼羅用心也。第八云。阿闍梨言。若行者未住瑜伽云何能造如是壇法。(乃至)初建立時。已在身中。然後圖畫(五右)。畫了作法等者。以下明圖畫以後作法之大歸也。
下品中說。經第三悉地出現品云。金剛地際時加持下身○行者一緣想八峰彌盧山。上觀妙蓮華○(已上)第八云。即用阿字門。起金剛妙高山王。當知。此曼荼羅即在其上(四左)廣大軌上云。次想為大海五寶為四岸。底布金沙○次於其海中。一緣觀想。八峰彌盧山○次上觀嚩字。成羯磨輪。用持大寶華堅固無傾動○次應復觀想。閹摩輪之上。其中觀呵字。轉成白蓮華。臺蕊皆嚴好。八葉廣大寶自莊嚴○次應布五色○次布金剛印○以無疑慮心。普遍而流三界金剛道。中有法界宮廣大樓閣中。觀曼荼羅(九左一右)證雜鈔第一云。畫了作法事時○如下品中。此經及瑜伽中。未見須彌山觀。何故此文云。在須彌頂。若從此文合用彼觀否。若許用之。其種子觀想如何(云云已上)最珍鈔云。問。胎藏無須彌觀何。答。胎藏金剛。實其源一故。以金剛界觀。交此中歟(云云已上)慈覺大師曼荼羅問答云。道場觀時。乳海之中置須彌山。今何不然耶。答。其樣不無。但今傳示阿闍梨所授事耳(云云已上)私云。胎藏須彌觀經。并儀軌文明白也。是何疑問乎。嘉會壇第四引經第七道場觀中觀白蓮妙色金剛文已云。若依此文者。八葉蓮華以為妙高山。於理通歟(云云已上)可思之。方可請召也者。廣大軌上云。奉請大日遍照尊。塵剎海會如來菩薩金剛聲聞廣大樓閣普雲集。無邊聖眾知。今如佛。淨二界成身。建立曼荼羅。種種莊嚴今已竟。不捨悲願降臨聖眾滿本願攝受他成悉地五右此道場觀已。即作召請法。廣大軌說。尤契當段釋也。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畢)

光云。此卷本疏有亂曰。
那羅延天也。并置等。又置等。最西北隅以下如文(此經文。若直讀之。則卻亂讀經文。又次下經文。隨疏亂讀)。
又云焰光及諸等。此菩薩等。所以等。被服等。此中以下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