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三

觀智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比丘慧光校閱
  輸入者 曹亞琴

疏第卷之餘(釋經真言藏品)

諸佛菩薩乃至)本不生義也者。此遍知院震摩尼真言也。義釋七云。又一切諸佛菩薩心真言。即是摩尼。普通一切菩薩用(五十左)委如第五鈔料簡。薩嚩勃馱等者。一切菩薩心也。心者菩提心如意寶也。義釋第七云。以此菩提心寶王十方三世證者不道同故(五十左)此意也。YD毘舍禰者入也。連上句云一切菩薩心也。此有二義。一曼荼羅中所安震摩尼印。遍一切菩薩心寶故云入也。二此震摩尼印。攝一切菩薩心寶故云入也。娜摩等者。即歸命摩尼義釋七云。毘盧遮那佛。欲從普門普雨寶故。先敬禮如是摩尼也(五一左)是也。薩嚩毘睇者與願也。謂摩尼。與一切智智願故云與願也。帝也等者。所以此字為種子者。中字義。如者寶珠也。者乘義真如體性。遍至法界。是乘義也。是故以此字為摩尼種子也。與上句等者。上句訶娜耶耶字有行點。與之相連。如即本不生故。種子體也。
次普世天等(乃至)為種子也者。義釋七云。又一切諸天心真言。亦是釋迦眷屬。今不次耳(五一左)疏不爾。準二乘之。普世天者。十住心論第三釋此真言云。又有諸世天等普明心真言○若廣說者。三界八種天。各各有真言。若略攝者。皆攝此一真言。外金剛部雖其數無量。而攝五類八部盡(三右)嚧嚧迦等者。義釋七云。初句云路(引)迦(引)迦羯囉野者。路(引)迦(引)譯為世間。次路迦字。以與阿聲相連故。路(引)迦。是明義(五一左)疏釋亦同。梵字儀軌(已上)初路迦迦字加行點故。與後句連帶成路迦音。是無暗義即是明也。側皆有阿聲者。十住心論第三釋此真言中曰。俱皆有怕(三三左)側俱兩字恐相濫歟。更勘證本(已上)光云。今疏為佳。言此字側者。即指初嚧迦迦字傍點也。但疏言皆有。論言俱皆有。並皆字恐是寫誤。未詳其正字也。八部等者。次下提婆迦等句。具列八部也。藥師經疏(極泰)云。然辦八部類。一云。一天‧二龍‧三藥叉‧四揵闥婆。五蘇羅‧六揭路荼‧七緊那羅‧八莫呼洛伽。一云。一天龍‧二藥叉乃至)八非人也。於二說中。大乘憬師彌勒經疏依初說也。舍利弗問經亦同此義○藏經即當後說(已上)當段釋文亦同初說。天謂三界諸天。龍謂五方諸龍也。薩嚩提婆等者。十住心論第三云。薩嚩一切提婆天。那伽龍。夜乞叉‧健闥嚩‧阿修羅‧揭露荼‧緊那羅呼羅伽‧並八部名也(三三左)彌勒上生經疏(基)上云。八部者。一天‧二龍‧三藥叉舊云夜叉四健達嚩舊云乾闥婆素落舊云阿修羅六揭路荼舊云迦樓羅緊捺羅舊云緊那羅八莫呼洛伽舊云摩睺羅伽。藥叉者此云勇健。或云暴惡。飛行中食類。亦攝行諸剎婆。剎婆者此云可畏。健達嚩者此云香行。諸作樂神中有此等輩。西方。呼諸散樂名健達嚩。不作生業。尋食香氣。作樂乞求。素洛者此云非天。阿之言非。素洛云天。提婆異名也。多行諂詐無彼天行。故言非天。揭路荼者妙翅鳥也。翅羽嚴麗雜色莊挍。特異眾禽。禽中最大。舊云金翅鳥。一切飛禽皆此所攝。緊捺洛者此云歌神。莫呼洛伽此云大腹田文。蝦蟆蟒蛇等類。皆此所攝。此中且舉彼類之首。其中一一有無量形容異類(四八右)揭露荼(生)者。可堪本說。緊那羅(樂聲)者。法花義疏第二云。四緊那羅○以其奏法樂故。在初列之○緊那羅為屯踚摩。彈琴歎佛乃至迦葉不能自安也。法者奏四諦法也。妙得奏十二因緣法也。大法者奏六度法也。持法者總持上三法即是陀羅尼曲也(十六左)你(諸部攝者義釋七云。你字是等義。謂此八部之外。更有無無邊種種族類諸趣。皆舉此無相之明。一以貫之(五二右)訶馱夜等者。又云。次云紇哩(二合)乃耶。即是心義。又帶多聲。寧夜羯哩灑野。是攝義。謂以如是一照。一切世間樞極之心也(五二左)若依此文則以娜夜字屬次句。疏屬上句為心未詳。恐是寫誤。十住心論第三云。訶馱夜心也。那也沙也攝也(三四右)此釋合義釋文。問。攝者能攝所攝之中何也。答。初言嚧嚧迦即是真明。此是真明一實相。故義釋名一照。此實相明能攝八部等心故云攝也。費只多羅等者。第一云。此善字梵云毘質多羅。有端嚴種子義(本之十右)義釋七云。末句云尾唧怛囉蘖底。是種種行。亦是巧色義。西方謂錦繡為尾唧怛囉。此錦繡之行。名一切眾生喜見身(五二左)毘質多羅義。真言密印兩品虛空藏明釋中。準例可知。以最初等者。又云最初路字為真言體。攞是相義。此相本來無相實相。故佛能以實相身。普現種種世間身也(五二右)心論第三云。若深祕釋。一一字皆以字義釋。且初一字為體。即是一切諸法相義相。字義者。一切諸法不可得義。言一切世間緣起之法。具種種色種種形種種相。若阿字門。悉離一切相。離相之相。無相不具。是則法身普現色身一一如是釋。所有人天外道無量法教。皆悉一字真言盡。誦此一字。即為一切人天法門。若深祕義。從此門則證法身(三四右)。
一切諸佛○(所謂如來行)者。遍知真言也。義釋七云。又一切諸佛真言。在東方勇位。十方佛皆通用之(五二左)是亦異說。具如第五鈔。色塵棄之者。塵染穢義。色染穢物。即捨之故云色塵棄。光云。故和上此存亂脫。謂以色塵二字。移前段終無比義也之間。無比色塵義也。然乃此段。則當改除也此棄之義也。參參訶者。薩堅義。對不堅為堅。不堅者有為法有也。堅者無為法即空也。越此有空大空三昧。薩字同於大空離堅。故加大空點也。如二乘涅槃者。歸空故堅固也。猶是相對法故。非安穩處。除此但空甚難。故重云參參。是則極除義也。此大空行。是如來所行故。為一切諸佛心真言也。
護者○(教敕義也)者。自是以下明護者。不可越守護二相護也。不可越等者。凡此尊四名。義釋七云。訥達囉灑真言。是法佛奉教者也。常護漫荼羅內門於右邊。譯云難執持。亦云難降伏。以毘盧遮那大空無礙力故。一切執持制伏之者。又譯云不可越。亦云不可觀視。以常奉宣如來三昧耶教。是故威勢尊嚴。無敢過越。又彼光暉暉猛盛。如集百千日輪一切嬰童之目。不能諦視。欲具如是眾義故。存其梵名也(五三左)當段言不可越正為難持者。即出不可越難執持二名也。謂力持義者。釋難持義也。觀瞻不可得者。出不可觀視名也。亦降伏義者。出難降伏名也。為不可越等者。釋不可越名也。亦名能見等者。釋不可觀視名也。力持者。此持毘盧遮那無礙力故。他不能執持之故。名難執持也。內門者。若阿闍梨所傳曼荼羅。則第一重西門。安此護者。今望第重第三重。云內門也。青龍軌言護。檜尾胎藏次第第一四方門各安之。廣大二軌。西門安之。是通門故。而實可安四門也。佉字為種子者。義釋七云。正以佉字為真言體。以諸法虛空不可得故。不可得空一切眾生以不解此空故。常從諸四摩等。肆意陵暴法界空城。今還用此空力。驅除吞滅。復遣餘(五四右)陀即與義者。又云。次云娜字者○亦能無量門開如來祕寶。而遍施之。是則法身奉教者所為事(同左)也是乘義者。又云。次有野門。是無乘義。以所乘故。於一念中周旋往返。普遍十方有所依對。則不能爾也(同上)俱嚧等者。又云。矩嚕是作義。又轉釋前句。乃至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教敕。皆能隨教而作也。奉宣法王教敕之意。令一切說而行。不得越也(同上)次相對門者(乃至忿怒義也者。義釋七云。目佉真言。譯云相對。亦是法佛奉教者。與訥達囉灑相對。常在門之左邊故以為名(五四左)三摩耶(如前解)者。此指第九卷(七左)入佛三昧耶段也。不可觀擬等者。觀擬與觀視。其不異也。問。護者差別如何。答。不可越住右。右主智故。折伏為門。相對住左。左主理(攝持為理)故。攝取為門。是故此真言有蘖訶拏之句。是報取義。前真言此句。是其別也。慶公三家鎰第云。諸寺大門金剛力士配之。本文可考之(已上)。
大界乃至相也者。經第七(九右)多難堪忍。亦名大界。彼供養儀式品云。旋轉指十方。是名大界。用持十方國。能令悉堅住(七之九)更有持真言等者。光云。大隨求陀羅尼經上云。如善遊城豐財長者子持誦世天所說密言。以持明力故。叉迦龍王。忘不結界護身。其龍瞋怒嚙損是人。苦痛命將欲絕。有諸持明救濟。於其城中有優婆夷。名曰無垢清淨。當誦此隨求陀羅尼。其優婆夷大悲成就。起悲愍心。往詣其所。以此陀羅尼加持。纔經一遍。其毒消滅平復如故(三二左)此文與今釋義相合。當知。以此義故設結界法。欽告。後來持真言者。結界護身勿處容易。猶比丘結界等者。義釋七云。持律比丘如法結界羯磨。假使界外眾僧一切盡集。更方便能令壞其事也(五十六右)問。此大結界何尊所住法門乎。答。且依諸師次第方無堪忍真言。用大界真言。又義釋第七云。二明王二奉教四大護等。皆是此中折衝禦侮之用(同上)密鈔七云。言二明王者。降三世不動尊也。二奉教者。訥囉馱囑沙并目佉也。四大護者。東方無畏北方壞諸魔西方難降勝(四一右)若依此釋。則是結護明王真言。不可局一尊。但三密料簡(覺超)上云。又密印品。說大日三昧印明中。有結大界及無堪二印明。攝大軌以彼三昧諸尊。置遍知院故。彼二尊亦在其中。又緣品疏圖大途同攝軌(已上)私勘緣圖。遍知中有如來結界即是大界也。爾乃四大護等外。別有結大界尊也。摩訶三昧耶者。三昧耶誓戒義。如來教敕。制種種非法。若越之忽背如來教命。其罪最重。諸結護尊。堅護之令不越。結界之起。本自如來所制三昧耶生。故云從三昧耶生也。薩末囉拏等者。義釋七云。娑磨囉嬭者。譯云憶念。如羯磨唱相時。先誡眾僧。令一心和合同共憶持。今亦如是。普告大眾。令憶念本誓同共加持也(五十六左)馱迦馱迦等者。又云。重言之者。謂極威光云云(五七右)句亦是行者。若約句義而言之是行也。畔陀畔陀等者。若釋句義是結義也。兩言之者。義釋七云。極結義(五七右)上是能義者。畔字下是空者陀字。能字供養法疏(下之一)作縛字。尤宜。若約能字釋義。能者堪能自在義也。若對不自在自在。俱是縛還即不自在也。例釋娑字言不動生滅法。薩嚩怛他等者。諸佛教也。囉嚩囉達摩證法也。上薩嚩怛他揭多句貫通此。故諸佛證法也。陀者獲義也。獲得諸佛證法也。謂諸佛教為門。諸佛所證也。毘闍曳者。勝義也。諸佛所證故。諸障不能壞之。義釋七云。於一切諸佛三昧耶教。逮得如來自所證法一切諸障。能沮敗其功故。云能勝也(五七左)薄伽筏底者。此舉教主尊號世尊教令除垢障之故也。毘俱毘俱麗者。句俱除義也。明二除別有二釋。初勸除初位也。後正除後位也。又初除有相垢。後除無相垢。後句注言正是莫作等八字。蓋可在前句注終也。義釋七云。次云尾矩哩尾矩梨者。皆是除義。初言尾矩哩。是勸令除。次云尾矩梨。是已除。又初除謂諸垢。次除復諸相(五七左)此與當段其意同也。隸(種子也)者。義釋七云。以梨字為真言體。攞字加三昧聲萬行悉皆無相。即諸佛目證心處之宮。一切心量者。非其境界故(五八右)更加微炬麗字者。又云。復結云。尾矩梨意明畢竟淨也(同上)但以此最後等者。此以最後句中隸字為種子也。問。前以隸嚕補梨句中隸字為種子也。今云最後句中隸字有何意乎。答。結界本意。於宮句中取種子理。故於前句中取種子字也。又於畢竟淨句中取其字。尤有其理。故於最後句中成種子字。為顯兩說前後作釋也。
以下說種子字○(名種子也)者。密鈔第七云。上來已具說真言相。何故更別說之。然以真言行者置壇作觀但存種子。是故別說(四一左)從一字等者。證雜記七云。仁王疏云。上言種子者。有其二義一引生義。二者攝持義。且如字合成一句。以初一字而為種子。下之九字所有觀知。依初引生。又下九字攝入初字。即是初字攝持九字此而言。一法即是一切法一法空。即知一切法空。能於一字專注觀意。願行。皆得圓滿。即陀羅尼總持義故(已上)。
(是人涅槃也)者。以下四點種子也。問。何故不說第五字乎。答。義釋八云。輪對如來方便智。更第五長聲(引)門。以無別體故。此不說(三七右)可思之。問。此四字何尊種子乎。答。義釋第七。如次以配大日寶幢開敷四佛。若依此意。則以方便可配阿彌陀也。證雜鈔第一草本云。上以音為涅槃。以彌陀方便。今(指第十)以北為方便。以西為受用。何故不定。又或以第一阿字大日佛。或以第五阿字大日佛。初此例類多。以何為正(已上)諸文異說具如別抄。
阿○(能降三世也)者。此明降三世也。義釋七云。長聲呼之。具足萬行。加涅槃點。為明如來解脫力故(五八左)若依此釋。加修行涅槃二點御筆疏作字。山本同之。當段釋。若依字云之。以此除遣下釋涅槃點也。若依字云之。是亦釋行點。謂以本不生行。除遣有為諸法。是降三世義也。悍○(為菩提心護也)者。此明不動也。義釋七云。加成佛點。為明如來大慧力故。智斷相資。猶如二翼。皆能成辦諸事(五八左)智者不動斷者。上降三世也。
阿○(途蓋障義也)者。此明除蓋障也。阿是障者。第九云。阿是本初義。以本初。則有二種塵垢。謂煩惱智障也。二種塵垢故。則有戲論喧聒之聲(五右)。
娑○(故自在也)者。此明觀自在也。義釋七云。娑字是心蓮華○諸漏淤泥所不能染。故加涅槃點也(五九右)。
嚩○(金剛種子也)者。光云。此明金剛手也。此種子字。今疏為縛義也。義釋言說義。彼曰嚩字是金剛慧○以諸法語言道斷故。不可壞不可轉。種種戲皆滅。法如涅槃。欲以此慧淨一切眾生故。加涅槃點也(七之五九右)。
瞞○(即是大般若也)者。此明文殊也。越十八空者者。中論行品疏(吉藏)云。智論云。十八空相對空。獨空是不待空○(七本之三)即是大般若者。涅槃經十六云。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觀於大空男子言大空者。謂般若波羅密是名大空九右)。
嚴○(即同大空故加點也)者。此明虛空眼也。義釋七云又虛空眼真言。以伽門於所行故。如實道三世諸佛。皆從此道來成正覺是故伽字名之為來。上加空點即是菩提句也。餘如前釋(五九右)今準此釋。次下字注一切字。可移今嚴字注終也。
○(是法界義也)者。此法界種子也。問曼荼羅中是何尊種子乎。答。此有二傳。種子也。於勇有二種子。故今出二字也。二嚴欠。即遍知三尊種子也。是故摩尼種子也。
欠○(淨一切空也)者。此明勇也。義易知。
  髯○(同於大空也)者。此明水自在菩薩也。義釋七云。又水自在真言。亦持法身一德。以於心水法門自在故。以為名。惹是不生而生義。如普雨遍生物。雖一味平等。然亦隨分潤種種不同。是故加大空點。此點亦是自在義也(五九左)證雜鈔一云。髯是水自在菩薩也。大本中有之。今此曼荼羅位。不言置處。當詳。此尊如何屬何部類。我國人目錄中。有水自在經一卷。要說彼經(已上)圓行請來錄云。水自在菩薩經一卷。亦名佛說聖者摩尼跋馱羅菩薩陀羅尼經(已上)水自在曼荼羅古圖一紙。在國修寺寶藏。覽之眷屬童子等。皆持瓶。是福德尊歟。又宗叡請來錄云。水自在菩薩經一卷摩尼多羅藥叉軍主說真言。是大福咒也(已上)雜鈔我國人目錄者。指此等歟。今勘阿闍梨所傳。觀音院吉祥此尊歟。然乃今釋言不言等者。指經所說曼荼羅也。
耽○(即同大空)者。光云。此明多羅也。義釋七云。又多羅真言。是諸法義。亦是眼義。觀諸法如實相。所不通。是以加大空點此點故。於眼法門自在。能不以二相諸佛國也(六十右)。
勃履○(除遣三有也)者。此明毘俱知也。義可解。
  參○(即同大空也)者。此明得勢也。義釋七云。又得大勢真言觀自在相成。前字加涅槃點。為令出離諸垢果實成熟故。此字加大空點。為令滋無礙花葉開敷故。餘如前釋(六十右)。
半○(猶如虛空也)者。此明處。即白衣也。義易知。
含○(大空之行也)者。此明頭也。義可解。
閻○(同於大空也)者。光云。此明耶輪陀羅也。義釋七云。又耶輪陀羅真言。是蓮華部明妃莊嚴寶乘法門。而自在故。用也字為種子。以加大空點故。遍一切處周給群生。是普觀乘也(六十左)。
參○(亦有作義也)者。此明寶掌也。義釋七云。又寶掌菩薩真言梵本怛曩跛抳。與下文地藏眷屬寶手菩薩音同。圖中無別位次。疑有複重錯誤。當訪餘本勘之(六十左)若依此文。則是福掌寶手同尊。然兩處出之。疑錯誤也。今勘下文。寶手種子字也。此字也。何可云同尊乎。凡現圖品不畫尊位。以其名字相似。不可輒云錯誤。或又雖同尊。而於種子異說。故兩處出之者乎。
亦有常義者。常字是掌字歟。以寶為手故有掌義。寶從彼生。故有作義也(已上)光云。常義作義。正說種子義也。然乃以常字為正耳。
髯○(義亦同前)者。光云。此明網也。義釋七云。梵音惹履抳。此翻為網。故用初字為種子。以此不可得故。名常寂光。此光非色非心。而具種種不思議色。一一皆遍法界。同於大空。於此人門。而自在故加圖點也(六一右)義亦同前者。指水自在種子也。
婆○(除遣三有義也)者。光云。此明釋迦也。義釋七云。又釋迦牟尼真言婆是義。以三昧。普現二十五有隨類之身。皆為淨調諸有令入祕藏故加傍點也(六一右)。
○以次配之者。以下明三佛種子也。然疏與義釋其意別也。若義釋意。以(二合)為二字。以二字通用三佛頂也。彼釋云。又三佛頂通用之。字義如前說。吒是慢義。如來無量劫來。除驕慢垢故。知法平等無高下。故無見頂相。上加圓點。即是猶如虛空無邊際義。亦是德頂。具足法王威勢自在之用。所以皆加大空也(七之六一右)若今疏意。已云以次配之。是三字。而粗注書樣錯亂。諸本不同也。花藏院本云。吒藍(上訶是行。下鄔是三昧。上點是大空。吒是戰敵。囉是垢。傍鄔聲三昧。上有大空。已上)若依印本。以吒是戰敵四字。可安藍上也。自餘寫本甚是錯亂。不足以為南。故今不具載之。同前以次配之者。經第一緣品)云。於毫相之右。復畫三佛頂。初名廣大頂。次名極廣大。及無邊音聲。皆安立三左)爾乃以字廣大佛頂(廣生也)以字配極廣大佛頂(發生也)以字無邊音聲佛頂也。問。吒是戰敵者是何字乎。答。慢不可得字。慢對他作勝想。是即戰敵義也。光云。故和上意。無量聲頂。闕發生頂。廣生頂也。私案此意。即取真言種子字而配之耳。
○右五佛頂種子者。以下明五佛頂種子。藍字也。苫字也。戰敵字故云怨敵相對義也花藏院本注字。尤得宜當山本注字恐是謬矣。賜也。怛憐字也。訶婪字也。五字五頂相應所由義釋有之。披見(已上)光云。義釋七云。右白傘蓋佛頂白是大慈悲義。入攞門。一切法相不可得故。畢竟常。是則如來相之頂。以大慈悲。遍覆法界。故加大空點也。左佛頂入捨門。一切諸法本性寂故。此是寂之頂。故為勝。大空義如前釋。又最勝佛頂娑是法。蓮華義。加三昧聲故。鬢蕊具足。此是如來壽量祕密神通之頂。故名最勝也。又火聚佛頂怛羅是如如無垢義。亦是輪之義。此即如來定慧光明之頂。能除暗障故為名也又除障佛頂賀名因緣。亦名自在力。此是如來無所畏神通之頂。能柔伏一切眾生業垢。皆令清淨。是故加羅門。大空義以前釋(六一左)耽○隨取其一者。以下明普世明妃種子中有五字。隨取其一。然含含同字太是難思義釋用五字。彼釋云。又世明妃真言。是一切世天種子也。以如來即是世間如故。以於因緣自在故。勝義涅槃不可得故。二十五有不生故。一切諸乘於三界不動不出故。如來住三昧。作種種隨類之身。若加空點所不遍義。種種所為利益。皆成就義也。一切世天。隨取一字以為種子(七之六二右)若準此釋。第四含字可梵字。若就今疏料簡。初含字可加行點歟云阿字故也。但梵字儀軌疏證本等。皆二字俱不加行點。追猶可考證本。光云。所引義釋。以如來下有五个故字。初說字。二說字。三說字。四說字。五說字也。
能勝種子)者可知。光云。亂曰。能勝種子三昧微縛。此地神等。微○(種子字也)者。此明地神也。義釋七云。梵音地神為跛哩體(町以及)尾。故以最後尾字為種子即是金剛三昧義。能持道場地令金剛也(六二右)枳○(端嚴妙得名)者。以下明文殊五使者中。此計設尼也。義釋七云。又捨抳真言。以一切法諸作故。吉祥妙業三昧(光云。以上說枳字)羅字是無相慧身。從此慧身現加三昧之用。故加字聲也(六二左)因髮等者。第五云。髻設尼是髮端嚴義(九右)。
你○(此鄔波計設尼也)者。花藏院本云。你履(施者也。定相也。陀是施也。於無相中能滿一切願也。此鄔波計設尼也已上)你下施定二字無之。山本同之。然施者也定四字。字義。故今印本。你字下別存施定二字也。恐似重言。相也者字也。施是者。花藏山兩本。同云。陀是施也。是尤宜也。光云。故和上讀亂脫曰。你施(字體也)定(三昧點也)施者也施是施三昧也。履定(三昧點也)相(字體也)也。於無相中。能滿一切願也等(已上)義釋七云。又鄔波髻捨抳真言。以一切法不可得故。名妙吉祥三昧無相加持三昧如前釋(六二左)。
弭○(亦文殊師利定也)者。光云。此質多羅也。麽是空等者釋弭字。麽即字體也。上言空定。空字體也。定三昧點也。下羅等者釋履字。羅即字體也。上言相此字也。義釋七云。右唧怛囉童子真言。是妙吉祥大空三昧。以具莊嚴成一義利故。為唧怛羅。餘如前釋(六二左)此記故和上說。係○(少種子字未得)者。青龍儀軌中。注菩薩。亦名財慧四右)慶公胎藏一卷次第云。慧幢(亦名財慧已上)緣品密印祕密曼荼羅品。并所傳圖等。文殊院財慧而出慧。然當品五使者中。不出慧而財慧是同尊也。依之廣大青龍玄法三軌。并大師梵字次第等。慧真言初。加藏品所說財慧種子。是一尊故也。但儀軌財慧慧幢真言。是似別尊。宗叡正胎藏次第亦同之。故此二尊異難辨。慶公一師製作次第異說。如左載。三家次第上云。財慧童子。軌云。慧亦名財慧○私云。密印品說菩薩真言。不說財慧印契密語。普通真言藏品。只說財慧種子不說種子。勘梵本真言。是既種子梵號。而此軌以財慧種子。加慧真言上焉(已上)又云。菩薩○私云。此軌種子字下注二合。經財慧童子種子下。注係字不言二合。今慧亦名財慧。甚有疑。密印財慧(或作注二合已上)覺超僧教三密鈔第三云。財慧慧。一異難定(已上)義釋七云。財慧童子真言。以一切法因緣故。名妙吉祥自在神力三昧。餘如前釋(六二左)更一使等者。雜鈔草本云。文殊使者經中。少種子未得。此出處否。又其位何云云(已上)義釋七云。第五請召童子真言梵本缺文。梵音阿(去)囉灑抳。此請召名。即是真言。以推之。當用最初阿字與里相配為種子也(六三右)三家次第上云。或師云。不思議慧印明通意者。五種奉教中上首故通用耳。所謂經云。是諸奉教者印也○普通真言藏品疏云。經中少種子字未得。以知此奉教真言不加種子一種子字可通用一切耳(已上)。
次除疑怪○(歡喜踊躍義)者。七卷義記云。(行離行離堅空又大空。所謂法甘露也。已上)今疏者。即離堅離字也。然乃堅字是脫略歟(已上)光云。今疏準七卷本而讀亂脫。義釋七云。用最初字為種子。或隨義之便趣用一字(六三右)。
一切無畏○(滿一切願)者。七卷本云。(垢上○已上)今準此釋而讀亂脫。義釋七云。又一切無具言釋句義中。囉(引)娑難是味義也。謂以悲力三昧甘露門。拔除生死暗夜之種子畏之眾生。令正道得至歸依處。最後難字即○真甘露味也(六三右)。
次除一切惡趣○(擊物令破)者。光云。法界者字也。縛者字也。二字合成字也。義釋七云。馱是法界義。即眾生本心。此業累所縛。密緻堅固不能出。今觀法本來無縛故。自然出於累外。是故加以大空也(六三左)次愍慧○(增長積聚義)者。光云。義釋意同今疏。但義釋。今文終言增長積聚義。五字是次下諂字註也。
諂○(同大空也)者。七卷本云(增長積集義。大慈生菩薩種子也○從此中生也)字長養字故。為增長積聚義也。今準此釋而讀亂脫。
閻○(故得名也)者。七卷本云。(乘也。是去來義。離去來大空也。此大悲菩薩種子。由大悲故。自纏其心故。得名也。已上)今準此釋而讀亂脫次上文中。言乘也二字。今閻字註也。自纏其心者。義釋七云。又大悲真言。譬如大樹為蔓草所纏。交固槃不相捨離。菩提心亦爾。為悲力所纏故。自處三界獄中。如已舍宅無求意。故以為名也(六四右)。
縊○(此菩薩亦爾故得名也)者。以下四尊注釋錯亂。七卷本云。(除一切。熟惱菩薩也。鄔亦極三昧義也。此○是極三昧義也。不思議慧菩薩也○除無慧施也。由有故。得惠與人。奢摩佗。又大空。也。菩薩也○法寶故得名。此寶手菩薩也○此菩薩亦爾。故得名也。已上)今依此釋而讀爛脫義釋七釋除一切熱惱曰。一切智清淨法性池。一切聖人娑羅娑烏樂遊集處。今以悲力三昧引導生死曠野熱惱眾生。同入其中故。以為名也(六四左)又釋不思慧曰。以知諸法畢竟等故。能以種種煩惱惡業。為如來事。於無間獄之中。禪樂故。名不思議解脫門。若如是解脫門。則能久處生死。常厭倦也(同上)灘菩薩者。經名菩薩義釋七云。梵云怛曩(二合)迦羅(急呼)翻為作。或云生。以處為正也(六四左)諸說不同記釋。如第五卷鈔勘之。三家次第上云處尊○私云。普通真言藏品。以難字為種子。疏作灘字即云。菩薩也。猶能生奢摩他一切法寶。故得名也。此軌并廣大軌。以難髯二字種子。勘梵本有之。攝大軌不說種子字(已上)衫等菩者寶手種子也。衫字性鈍無分別智也。此智為所依普現色身故。如意珠稱。三家次第上云。寶手菩薩廣大軌云。左蓮花中觀衫字。光輪轉成寶手尊。圖云光者即訛謬(已上)。
噞○(空內即息苦也)者。噞者此明持地也。義釋七云。又持地真言猶如大地住持物。金剛不壞境界。亦復如是。是萬善生根處。種種安立處。能令一毫之善無量劫不敗亡。仰是大空義。上加圖點。又是大空。以自證心故。名大空三昧。此大空中。所不有。即是物義也(六五右)髯者經云復次真言。未菩薩名。是故勸云撿前也。義釋七云。又此一真言。梵本菩薩名。然撿下諸品。地藏眷屬有五菩薩。不應真言。似複重也(六五左)頗者經作泛普含切。即字加空點也。當段注釋。言如是同於大空者。示此義也。義釋七云。右寶印真言。頗是諸法聚沫義。如世間泡沫。是水性。因緣體。諸功德寶亦復如是心水波動。因緣畢竟不出呵門。以能照知寶性自在之用故。名寶印手也(同上)。者此明堅固意也。義釋七云。右堅固意真言。以菩提心印其性常堅固故。正是金剛不可壞境界之體。拏字加大空點即是自證心。此中所為義利。皆悉成就即是建立眾生實際也(同上)。
鄰○(猶金剛山定也)者。鄰含二字次第前後。即與經文相配可解。義釋意同經文。地等者。花藏山兩本。先蘖丹次地。是合經文次第。印本列次即不合經。故注文甚錯亂。今依彼兩本。先釋蘖丹次釋地。七卷本云(如如慧來。句是竭底。是去成正覺。至於如如清淨慧。已上)今準此釋而讀爛脫。但疏如如有空字。空者是字空點也。如如慧者即字也。山本改慧字作去。來者是字也。句者等者即約句義釋也。又七卷本云(空垢。慧心。常以是慧利眾生已上)今準此釋而讀爛脫。空者字空點也。垢者字也。上字釋無之。但山本云。地(法界定已上)法界者字也。定者點也。此本尤宜。四卷義釋。明清淨慧慧安慧三士。大同今疏。
地(法界)○其一字用者。以下四字奉教者種子也。山本。次上安慧金剛山無定字。彼本云。金剛山也。地(法界定已上)今依此本而讀亂脫。法界者字也。定者點也。室唎字注。止無垢者止字也。定者點也。無垢者字也。義釋七云。又諸奉教者真言地(引)字。是淨法界義。加萬行三昧聲。室哩是吉祥功德義。唅字義。與成辦諸事大同沒藍是遍一切處無縛無垢義。廣釋之。一切使者奉教。隨取其一以為種子。或隨義用相應(六十六左)。
吃沙○宗要之字耳者。此六字十佛菩薩種子也。七卷本云。(作止。二點是戰點。是恐怖令除。極戰令彼怖。是勝也如如無垢一切乘已上)今準此釋而讀爛脫。今且任七本文次第釋之。作者釋字字也。止者字。性鈍義。即是無分別智分別止息故云止也。或又字合本性寂字。義釋釋此字云。以本寂故(七之六七右)寂即止義也。二點等者。即涅槃點。是恐怖二種生死而令除之義也。戰者字字體。怨對即戰敵義故也。點者即涅槃點。是戰上加戰點。故云極戰也。如如字義也。經雖不說之。疏主以傳加之。然乃如如上粗可書。字。花藏院本云。單師本存此字(已上)此本尤宜。恐是後人。不得其意除之者乎。光云。四卷本亦同七本。彼第七云。又菩薩所說真言。以業性本寂故。一切法離怨對故。如如不可得故。法界塵故。所乘故。諸作故。上所說。十佛剎土菩薩眾等。隨取一字以為真言。或隨義用相應也(六七右)此文中有六個故字。初說字。二說字。三說字。四說字。五說字。六說字也。
淨居天○(極令空故重字)者。真言句義。其意易知。具義釋(已上)光云。取義釋意。此當於三昧中說之。參參(今三三也)為真言體。娑(參字體也)是蓮花義。亦是生義。加點故莊嚴具足。即是大悲胎藏也。自餘同今解釋
剎○(重者重淨也)者。真言釋義未詳。推之初吃心者。此約句義。吃唎娜心梵語故。以吃為心歟。剎食心故。舉所食云心歟。計履者噉義歟。加三昧點。三昧止觀中止。止是滅義。故云噉食也。經音義云。剎沙或言阿剎。是惡鬼之通名也。又云。囉叉娑此云護者。若女則名叉私。舊云剎訛略也(已上)補注五云。剎此云可畏。亦云暴五右)光云。花嚴音義四云。剎具云剎娑。此翻為可畏也(十左)二迦二囉等者。此約字義業垢者。業垢也。二醫者二點也。義釋七云。噉食業垢。入淨法界腹中。是剎義(六七左)。
吉尼○(除彼邪術之垢也)者。義釋七云。又枳抳真言。此是藥叉趣攝。世間所傳云。屬摩訶迦羅人有受其咒術者。為彼所加持故。亦好食(六八右)世人所說大極者。謂世間術法中。最大至極法也(已上)光云。大極二字。鈔主解釋。恐是似鑿。蓋寫誤乎。以法加護等者。加護欲死之人。而令為藥叉不被奪之法也。或又加護吉尼身法歟。訶唎等者。訶唎邪行垢定也。次訶者正行。以此正行除彼邪行。除即涅槃點也。
夜叉女○方言作咒也者。真言注甚錯亂。花藏院本注爛脫。今所存大同小異。如疏本注。句義云等者。藥吃叉夜叉也。尾你夜翻明。達履持義。第一云。陀羅執持義(本之六左)光云。此段亂脫鈔解未詳。今記師說以貽後裔曰。是夜叉義。藥乘吃叉(二合上)尾(語斷定)你夜(二合施乘)達(法界)履(無垢定已上)義可解。
毘舍遮○(方言作之)者。義釋七云。毘舍遮是極苦楚義。以是餓鬼趣故。常為飢渴熱惱之所逼切。因以為名(六九右)毘舍苦楚義。更云遮故。云極苦也。比旨等者。大師御作護摩口決云。問。此外金剛部中。毘遮沙鬼人手足食噉。有何意趣。答。有深義問。其深義何。答。毘遮沙旨第一義。此第一義諦。能有嚙三界無明之種(已上)義釋七云。若就門。比旨是第一義諦。離遷變義。對二種死。故重言之。加三昧聲言。謂以大悲力故。不捨苦惱眾生。即於其不思議解脫。是毘舍(引)遮真實語也(六九右)。
部多○寧(空定也)者。義釋七云。右部多真言。亦是藥叉之類。即隨彼趣音以為真言。伽是去義。以所去。去至三德涅槃祕密藏中。成自在我。重言之者。窮極之義也。當以字門廣釋之(六九右)光云。此真言有亂脫曰。懵(我)散(堅)寧(空定也已上)此記師傳。最字義。吾祕密教師承為本。誰至於此其可不信
阿修羅○說也者。真言注多錯亂。任山本而讀爛脫。所謂法界者也。無縛者也。猶如虛空空點也。故為字注也。如如者字也。猶空者空點也。是故為字注也。言語道斷者字也。諸垢者字也。是字注也。重說。除義。除阿修羅與瞋故。重言之也。句中有染欲瞋言者。真言初句。囉者垢是染義也。吒者戰。謂修羅矯慢戰敵為業。是瞋恚也。重說囉吒。是欲瞋中極欲瞋也。光云。此真言中亂脫。初學之人。猶其叵解。今迴其文示之。特懵(二合。法界無縛。猶如虛空)耽(如如猶空)沒羅沒羅(言語道斷諸垢也)次摩睺羅○藍(相也)者。真言意云。初蘖囉者。生死垢也。蘖來去。死此生彼是來去也。囉者垢也。次蘖囉者。煩惱業垢也謂煩惱業繫眾生故云縛也。三道輪回。皆由有相。是其藍也。由空點故。即同無相大空三道解脫也。次緊那囉○亦能與人也者。真言上句訶者行也喜也。云何云何喜。謂修我空行。大空理故。歡喜也。散者堅我執也。由空點故。除我執也。難者字空也空點空也。空亦空是大空也。大空故。踴躍無量也。下句微者縛慳也。無縛無慳也。無慳是與義也是故云與人歡喜也。諸人真言別相竟者。真言中壹車等者。壹定車影像點行也。凡夫執人作實我想。今觀之如影像自性。是其定行也。人我無性。則入第一義諦。是缽也。若入第一義諦塵垢不可得大空。是也。麽弩麽者。此有句義。有字義。若約句義。摩弩此翻人。麽空空也。若約字義空也。弩空也。麽空也重說之。是極空義也。曳迷等者總結也。謂空法門。名人乘定也。曳乘也。麽人也。翳點定也。是故注曳迷云乘人定也。義釋七云。又一切真言如來。為彼常樂中者。說此人趣乘。眾生習之者。永種種不閑處。亦離上界諸天放逸壽之難處。即於人趣法門自在故。成大悲胎藏曼荼羅也。復次如來生身一切示同人法。是故此趣乘。於祕密藏之中能建大義(七十右)。
毘盧遮那乃至別行也者。義釋七云。經文。本十世界塵數金剛菩薩眾等。及無量無邊隨類之身。於一一門。各根本真言心真言心真言等。猶如普眼法門。不可勝載。如來普門身。各各差別說已。還復攝入門○若悟阿字門是一切真言心者。則悟一門。皆是真言心。皆是一切真言處。皆悉最為無上也(七一右)猶住此故誦之即生者。第七(阿闍梨智品)云。若口阿字之聲。則不成字。當知此字(光云。指迦等也)本無名字。因阿字有也(五右)又第九(百字成就品)云。阿聲在中。即不開口。亦自有聲也(七右)。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三五(畢)

此卷之中鈔解未詳者。其不為不多。故今抄義釋文。記師傳說。以便初學而已。寶永第三季夏之吉慧光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