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第十(上半日)

輸入者 崔靜靜
  一校者 焦遠蘭
二校者 凌君鈺
改稿者 夏桂蘭

十六無戲執金剛者所謂住大空慧也。是無戲論義總釋。凡十九執金剛大空戰具持眾生無相煩惱智德。今此無戲執金剛殊更諸德中空與不空畢竟無相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妙慧以為其內證故住大空釋給也。
謂觀緣起實相無生無滅不斷不常亦非去來一異。是無戲論義釋成。緣起實相等所觀法一字觀慧也。凡法緣起談。宗宗所判不同也。今六大緣起實相0HFA40>字不生義約可意。就其常途三論等以八不正觀究竟中道故○(可引三論釋)然者釋義大都同也。但彼生滅常等緣起相歸空理不生故二教論(上卷)明知中觀等息諸戲論寂滅絕以為宗極如是義意。皆是遮情之門。不是表德之謂(文)今宗意觀緣起實相住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三昧表德觀故。遮情門所談大異也。所詮緣起一一諸德其當體本初不生皆心實相故。九種因分戲論悉其法體不生不滅也可意也。經事云之者地獄天堂心佛祕號常住實際體可意。是為無戲內證也。
是處諸戲論法如涅槃。指八不正觀妙慧覺苑所謂住大空慧者即無分別之慧也安住空慧即是無戲論。言是處等者是處即指緣起實相處。謂於是不觀生滅去來一異戲論息。即同於涅槃。若真言行者住此空時應深觀察。若失般若方便多墮二乘證小涅槃。故下疏云。此名極無言說處爾時無為法相。若失方便則墮二乘。然以菩提心勢力。還能發起悲願不墮二乘也(文)此師意聊實義也。不動生死而至涅槃深觀故。不可有沈空義。或義云。今此無戲執金剛金剛頂經文殊菩薩祕號一切無戲如來。其名字同也。隨又謂觀緣起實相○如涅槃等釋相揮彼八名斷八迷文殊內證相應。故第十六金剛文殊童身一體意也。凡文殊列四菩薩中為大眷屬隨一。今為眷屬一種印。故其體各別樣見。然約用初重大智大悲不同內證一體無相違。就其四重圓壇聖眾一一瑜伽即身頓悟徑路。種種威儀種種印契大悲出一睹成佛故。何雖無優劣淺深殊此金剛內證法門行者觀心至要。事而真深義依之顯也。故經始終皆金剛手發問餘菩薩金剛天人沙門波羅門世尊無疑發起事。此金剛直對如來發起三世無障礙智海請問。此菩薩不共因緣具足也。
如是印故得以為名也。此結名分明也。
如來十力生執金剛者謂佛方便智。此第金剛釋。此執金剛如來方便智內證見。方便智名字常正後二智分別正體實智簡後得妙方便智也。疏末卷(第四)云。西無量壽方便究竟大悲義釋。於西無量壽佛。此是如來方便智(文)可准之也。
如是妙權從何處生。謂從如來十智力生。持如是印故得以為名也。以下正委釋如來十力生義。指妙權處即前方便智今所金剛智印也△如來十力者能如來十力也。能所生待對分明也。十智力事。智論四云。有無量力。何以故。但說十力。答曰諸佛有無量力。人因緣故說十力足成辨其事釋。此下明處非處智力十智力。就其宗密圓覺經疏云。然如來諸法實相智力。此力有種用力故說為十。總名力者能摧怨敵故。不可屈伏故(文)此釋意諸法實相智力正體智。此上有作用十智力。故十力正後二智分別後得智見。然今能十力後得智。所金剛智方便智也。能所生其不同意歟。但於同後得智一門普門總別待對所生義意事非相違。若又彼宗密種用力釋。一實相智體上立二種差別名用故。必彼後得智作用不得不可有苦也。
無垢眼執金剛如來五眼。此第金剛釋也。釋經無垢眼如來五眼判。凡五眼釋義往往見。智論九云。肉眼天眼慧眼法眼成佛時失其本名但名佛眼。譬如閻浮提四大河大海中則失其本名(文)又經(青龍)肉眼一切色。天眼一切眾生心慧眼一切諸根境界法眼一切法如實相。佛眼十方。出華嚴經七也(文)嘉祥仁王經疏(上卷)云。五眼者。如來眼即究竟諸道。何須此五。將境局智故此五。肉眼者照金剛已還一切諸法皆悉盡。天眼者照如來第一義諦為彰外。慧眼者。照常無常一切法空法眼者。照一切有為法因果理等。佛眼究竟(文)。此外智論第九同六九。淨影大乘義章四等五眼事委細見。就其。智論佛果一佛眼餘四眼本名失見。又五眼作用各別事。釋義彌綸。然今如來五眼釋。此五眼一切法見聞覺知罣礙釋事意也。但智德五眼具足事。一處御釋彼西妙觀察智釋。五眼高臨邪正不謬因以為名(文)凡又五眼五智五佛意故同緣一切法覺知不可有相違
菩提心畢竟淨故。已下無垢眼義委釋。即畢竟淨菩提心五眼作用一切無礙見聞覺知如來五眼無垢眼義釋成。
一切種一切法一切種智也。於一切種智。正後二智分別見。釋摩訶衍論(第四)礙一切種智世間通達相違過極重。故智礙(文)此分明名後得智見。但彼論以一念相應慧無明頓盡名。一切種智文付末師正體智義判所詮釋論一切種智名字後得智歟。通正體智歟。古來異義也。大智度論一切智種智一切種智三智釋。此如次當空假中三諦。然一切種智中道能緣智故正體見。今疏意一切種智名字權實二智通名見。下經如來應供遍知一切智智文釋。今謂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非但以一切種遍知一切法是法究竟實際不壞相不增不減金剛(文)此釋分明。一切種智權實二智通名。此一切種智差別境名後得智。緣平等實際實智。然者通二智義分明也。
見聞覺知罣礙能持如是金剛印故以為名。常分別見聞知三六根耳意境緣約覺字合說鼻舌身三根。覺觸其義同也。釋摩訶衍論六塵如來時。觸塵覺觸分明顯相如來(文)見聞覺知見聞觸知云也。就其意三根各別開之。鼻舌身三根合釋事。彼意根智境鼻舌身緣智境。故合說也。就其今無垢眼義釋六根作用被釋成見聞觸知無礙義事意。但約六根牙融義。釋見聞觸知所礙礙道理意。故無相違也。
金剛手祕密主者。此初表其名字。就其前八種金剛先表別名。後表總名。今第金剛初舉總名金剛手。後表別名祕密主。此意祕密主金剛部總體故初表總名。上來別德殊義顯。總別表名已前一八種金剛異也。就其下四大菩薩時總德普賢初說。今眷屬執金剛總體金剛手終置事總別次第不一准。所詮九種金剛如來內證智德也。自證向上入證為本故總德終置為所歸體。四菩薩他為本。大悲總體出別門從本垂跡義故。初說總體普賢。內大二眷屬待對從因至果從本垂跡二轉具足深意顯也。又大眷屬菩薩佛身四德表見。然者眷屬數量尤法門表示。然九種數舉事如何。付之義云。十陰滿九陽滿也。此陽即理智兩部義門故。為顯兩部不二義用九數量也。或瑜伽論第九前際無知後際無知無知明。今此執金剛此除無知智德故。對彼無知被說此十九執金剛也。凡彼瑜伽論彌勒所造法相所依顯論也。然者今廣眼尊自證如實內證祕密說。彼瑜伽論所明無知眷屬九數量說云大綱道理不符順。但顯經顯論說處本有隨緣故。所明無知本有一切眾生具足故。對此無知被說金剛智印數量事強非相違。或約無動金剛內證九布字內證說此數量取義。付之定一一深義可有之歟。
梵云播尼即是手掌掌持金剛與手執義同故經中二名互出也。此金剛手手義。此釋意金剛手持金剛其義同也。然者餘執金剛金剛手可名。雖然餘執金剛直名金剛手不見。故經中二名互出者。偏於祕密主上此釋成見。但義金剛手名字可通餘執金剛道理分明也。
西方謂夜叉祕密。是祕密主祕密釋以其口意速疾隱祕可了知故舊翻或云密跡。此夜叉祕密由釋。
淺略明義。祕密主即是夜叉王也。執金剛杵常侍衛佛故曰金剛手。此付金剛手祕密主。被釋淺深二義淺略釋也。上若世諦常途所表則云生身佛常有五百執金剛神翊從侍衛(文)。
然是中深義言夜叉即是如來身意密佛與佛乃能知之。乃至彌勒菩薩等猶於如是祕密神通力所不及祕中最祕。是金剛手祕密主深祕釋也。即以如來內證祕密夜叉義釋成凡三種凡夫不能識知。十地聖者不知其邊。及補處彌勒等於祕密神通內證者不能及。然約終舉補處彌勒。故初被安乃至言也。大師二教論(上卷)自性受用佛自受法樂故。與自眷屬二乘凡夫誰得昇堂(文)此意也。然者不覺內證三密事。顯乘分齊佛果隔域故。高祖寶鑰下斷二障四德此沒馱為究竟耶。如是處未到本源(文)或雖入此宮初發佛。五相成身可追尋(文)然今被舉等覺因分彌勒事顯乘佛果覺知神通力樣見。但先雖舉因分菩薩實此下顯乘佛果意。義云。顯乘佛果因分菩薩乘分齊也。顯密因果對辨常事也。就其今因果對辨法華本跡二門性相分別義在之。彼法華跡門顯本門為密。跡門顯乘彌勒不知本門久遠實成祕密義可意也。法華本門祕密事。今疏(第三)云。眾生一念中有如來壽量長遠之寂光海會乃至不退菩薩。亦復不能知。當知此法倍復信。故法華補處三請如來四誡然後演說(文)高祖今經開題云。補處士不識其一人飲光薩埵彼逗留(文)此等解釋法華本門祕密跡門為顯見。
所謂心密之主故曰祕密主。上來釋三密義故。今可云三密之主隨疏(第六)云。於三密中最為上首。故能問世尊普門深義(文)然者實可云三密之主。今云心密之主事意密兼餘二密意。義云。以三密配當三部意密金剛部也。今此尊金剛部主故殊云心密之主也。
能持此印故云執金剛也。此結金剛手義。然云故云執金剛金剛手執金剛其義同故也。
如是上首十佛塵數等持金剛眾俱者。就此上首言指九種金剛歟。指十佛剎土諸執金剛歟事。
若具存梵本於列名下。一一皆有多聲應云虛空無垢虛空遊步等乃至祕密主等。所以然者。此等上首執金剛一一有無眷屬部類。大本當具存耳。然統其綱要則枝末隨之於通之用不足為闕。是因釋經如是上首被釋大本梵本翻譯具闕也。梵本者上傳法聖者採其宗要。當云有凡三千餘頌也△於列名○祕密主(文)多聲者梵音曳曩南等字也。此等言當故云虛空無垢虛空遊步等乃至祕密主等也△所以然者○(文)是列名下多聲故被釋成也。此御釋意列名下等言等十佛塵數部類眷屬金剛見。故指上首執金剛處。十九執金剛段分明也△大本當具存耳(文)大本萬頌經也。凡彼大本無量眷屬部類舉不可有之。十九執金剛眷屬部類少少舉對三千餘頌經總不舉眷屬名字當具存耳有御釋也△然統其綱要○不足為闕(文)。是明今翻譯義具。御釋意舉上首九種金剛部自攝之故。於宗普通用無闕云意也。
所云十佛塵數如來差別印其數無量譬喻之所能知。且以如來十種智力各對一佛塵以表眾會之數世界海世界性及一佛剎義釋論中廣明。是經十佛塵數等持金剛眾釋也。如來差別印其數無量事上御釋云。然此宗密伐折羅如來金剛印。如是印其數無量能持此者亦復無邊所以然者心王所住之處必有沙心數以為眷屬(文)又約菩提有無無邊金剛印。約佛陀有無無邊持金剛者(文)此意也△且以如來十種智力○之數(文)是差別印其數無量且說十佛塵數由釋也。凡事而真為性相故。身土主伴建立數量皆有法門表像。金剛頂經眷屬數量。或說九十俱胝。或說八十俱胝菩薩。或說五億俱胝微細金剛。是等皆九識八識五智五佛表示也。今雖無量眷屬也表如來十智力說十佛等也。又如來智力無量也舉十智力事十表無盡義也△世界○性等(文)。智論第五十五云。復次三千大千世界一世界一時一時滅。如是十方如恒沙等世界一佛世界如是一佛世界數如恒河沙等世界海一佛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數如十方恒河世界佛世界種。如是世界十方無量是名一佛世界。於一切世界中。取如是分是名一佛所度之分(文)但論文云世界種。今云性。若異本歟。若又種其義同故以義釋性也。
然此毘盧遮那內證之德以加持故從一一印各現執金剛身。是總明九種金剛印現義。上文云。然以自在神力加持故即從心王毘盧遮那加持尊特身。爾時無量法眷屬一一皆現執金剛身(文)又末卷御釋當段其意同也。
形色性類皆表像。演密抄云。形謂熙怡忿怒。色謂青黃赤白。蓋分性類差別故表息增降敬。餘法門例爾(文)。
各隨本緣性欲眾生。是九種金剛。隨各各眾生本性信解各各引攝成就義也。就其於自性會有未悟實行人歟事一尋也。如今御因人被引攝成就見。上眾成就總句御釋今此諸執金剛亦復如是○相況也(文)今文一具見無因人義者。自性所成眷屬形色性類皆引眾生德具故。此影像佛身加持世界眾生也。所詮具足如是德。實自性會眷屬因人無引眾生義可意也。
諸行慇懃修習能令三業同於本尊已下明諸執金剛相應行者益也。意如是執金剛為本尊。如法修行三業本尊三密一相一味義釋也。意密本尊事。
從此一門得入法界即是一切法界門也。是明證果相也。

大日經疏第一本卷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