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二十六(上半六日)
輸入者 崔靜靜
一校者 焦遠蘭
二校者 凌君鈺
改稿者 夏桂蘭
經云。祕密主。如來應正等覺○非不男女者○。菩提心別說經文釋中。至不從餘處來也先度料簡畢。已下經云祕密主如來應正等覺者至不障菩提心也。付一段可有校合。此一段文。初祕密主如來應正等覺○非不男女釋。次祕密主心非欲界同性○人非人趣釋後復次世尊下總結一段意。明真言行者觀相。三節分明也。
祕密主。如來應正等覺非青非黃非赤非白非紅紫非水精色。非長非短非圓非方。非明非暗。非男非女非不男女者。前約一切法明心實相已。今復約真我明心實相是牒文。屬當分明也。付其大師第八住心下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名初法明道一段經文有御引證釋曰。謂無相虛空相○望真言門是則初門(文)。此意第八住心空性無境一道無為真理當見。當段解釋面遣外道著我。顯無相菩提心見。復次世尊等釋真言行者遣執觀門見。所詮文富義豐。豎含十重之淺深。橫示塵數廣多經文可得意也。先付大都加了簡。如來應正等覺表菩提心體。非青非黃等遮非一切色法也。大師聲字義聲字實相體義出釋五大皆有響。十界具言語六塵悉文字。法身是實相。彼六塵中色塵文字被釋時當段經文有御引證說顯形表三色被為證文也。彼釋云。大日經云。心非青黃赤白○亦遮非心顯色(文)。此意非男非女句先顯表色。又通顯形二色見。擾取義。初色法非情明。非男非女明有情可得意也△非青非黃○非水精色(文)。是說顯色。於中四色實色也。非紅紫非水精色假色也。瑜伽論等顯色說十三種色。彼青黃赤白四顯色外影光明闇雲煙塵霧及空一顯色也。付其聲字義。一顯色者五大色。是法相家○四黑色五青色(文)依此釋。當經五大色說本色見。然今說四色不明黑色。所詮彼御釋總約當經前後五大色。說五色義門約有御釋也。四色五色開合不同何無相違。百法論疏。深碧曰青。赤類曰黃。朱色為赤。素色曰白(文)△非長非短(文)。是形色被說也。形色長短方圓粗細正不正高下十種。今明長短方圓四種△非明非闇顯色也。經必非為顯形表次第意趣。故如此被說校也。大師以義上非紅紫非水精文一具。別顯色證據引也△非男非女非不男女(文)。是如聲字義御釋。遮心非表色亦通顯形可得意。表色有御釋事依表男女相通顯色事其意分明也。付其非青非黃等文只說一重遮遣義。今付男女義非男非女非不男女二重遣拂也。上非青非黃等實可有非青非黃非非青黃等事終一句被顯也。下青實相不壞而亦非非青有御釋。專此意也。或一義云△前約一切法○心實相○(文)已下消釋初結前生後分明也。一切法內外兩中間相當也△今復真我○(文)是約外道著我。明心實相義有御釋也。
此宗辨義即以心為如來應正等覺。所謂內心之大我也。是先定自宗菩提心體。付其如來應正等覺者。如來能求人。應正等覺正所具菩提心可得意歟。若又菩提心如來得意不可有相違也△內心之大我也(文)。即內心菩提心無我大我也。吽字義云。麼字者。大日之種子。一切世間雖計我我而未證實義。唯有大日如來於無我中得大我也。
如有一類外道。不了自心故。而作是言。已下正明外道所計青黃等相。初明我相。辨能破也△一類外道者。外道種類不同中今出一類內異計見。
我觀真我其色正青。餘人所不能見。或言正黃正赤。或言鮮白。或言如臙脂色。今義云紅紫也(文)。是被舉青黃赤白紅紫五色也。紅紫常赤色白色兩中間為紅色。赤色黑色中間為紫色也。今云如臙脂色。今義云紅紫也。此意。只一色可得意歟。水精色白類故不別舉歟。
或言。我見真我其相極長極短。乃至如男子相等。是釋經非長非短已下文。唯此是實餘皆妄語。是明外道偏執也。然此等眾相悉從緣生無有自性。云何得名真實我耶。是能破御釋也付其外道所執青黃等相變計所執體用都無法也。然從緣生有御釋事如何。但所變計赤黃等境眾緣所生依他法故悉從緣生無有自性有御釋歟。明依他無自性所執實有相自可息也。小乘磨諸法鏡無我像顯判。法相覺繩麻之體蛇情自滅故蛇不當情(文)。此意也。
對如是種種執故。佛說如來應正等覺非青色等。破邪顯正道理故明正等覺實義時。外道等邪執被對也。其意分明也。所以者何。是青相畢竟不生故。則為非青。是遮外道所執青黃等說非青非黃等也。付其非青所由釋成。上悉從緣生無有自性云如。因緣生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畢竟空。故畢竟不生釋也。
青實相不壞故。而亦非非青。是不壞門前青等諸相以全事法性道理被釋而亦非非青也。此不生不壞二門當妙有真空遮情表德二義也。法相依他法上非有似有二義判。是空有二門也。三論不壞假名而說實相。不動真際建立諸法(文)。天台三諦即是義。華嚴不壞相稱生二門。自宗不生不壞二義。大都義邊同也。但淺深為異。今疏家多分此不生不壞以二門被作釋也。下三句經文下以不生故無能所異。以不壞故悲為根本。得方便波羅蜜滿足(文)。付其自宗意於心法有色形歟事。所論時於今文古來難答。兩方取義事不同也。
當知如來應正等覺無一定相可說。亦不離如是諸相也。是結上明菩提心體無局定相義。付其。無一定相可說具諸相故偏青偏黃可說一定相事無之云意也△亦不離如是諸相。皆菩提心義即離心之外更無一法意也。上無一定相可說遮。亦不離如是諸相表也。一義云。無一定相可說。外道等實有執前青黃乃至具青黃等諸相無一定相可說。青實相不壞前縱青黃又並具諸相可得意故亦不離如是諸相有御釋也。
如有外道阿闍梨。於黑月夜引諸弟子至大象前而告之言。我於今者示汝真我。時彼眾人或以目睹。或以身觸。其視形者則言我今已識真我。其色甚白杭然高大。其觸牙者則言真我如戈。觸耳者則言如箕。觸足者則言如柱。觸尾者則言如索。各隨所遇情計不同。雖復更相是非終不能識其真體。此一段以譬顯上法說意。意。各隨所遇情計不同終不知其體。以彼真我計青黃等也終不覺菩提心大我譬也。付其此一段本說未勘也。他門人師外道阿闍梨黑月等可求本文。自餘小乘論等皆可求之判存本據未勘義。但疏主三藏於西天大小諸經論有御披覽被引之。故晨旦翻譯經論無之。強不可及苦勞也△有外道阿闍梨○示汝真我(文)。是外道阿闍梨以大象計真我示弟子見△時彼眾人○以身觸(文)。是明眼所見身所觸二付其黑月闇夜眼所緣義少雜得意。但大都白色高大形可緣歟△其視形者○高大(文)。是明眼所見人情計△其觸牙○如索(文)。是以身觸人出四妄計△各隨所遇情計不同(文)。是上眼所見身所觸可通二也△雖復○真體(文)上外道計准被舉。此是實。餘皆妄語有如。各各情計不同是非紛紜終象真體不覺知義分明也。又涅槃經二十二云。盲人示象譬以說不覺無明眾生佛性義。彼文勢當段大綱同說相當段不符合也。又彼經盲人示乳色四盲各各異解(文)不覺乳真色等義當段大同也。
若瑜伽行者開發心明道時照見心王如來。如大明中目睹眾色則不生如是諍論也。是正開發真言初地法明道。說明菩提實義。出過戲論義明也。於中初法說。如大明等譬說。則不生等法說也。法說中開發心明道能照心。心王如來所照體也。演密鈔第三。疏開發心明道者。開謂開顯。發謂發生。心即自心。明即光明。道即遊履之處(文)下經名初法明道文釋。法明者以覺心本不生○故云法明道也(文)。法明道指所照法。心明道取能照心。今所照即心王如來故舉能照心云心明道也△心明道(文)△心王如來(文)。即當如來應正等覺也。
次云。祕密主心非欲界同性。非色界同性。非無色界同性。非天龍夜叉乃至人非人趣同性者。是淨菩提心三界六趣非同性義被說也。於中初欲色無色明三界。非天龍○同性雖被舉八部眾總不出六趣也。故此心不在三界六趣同性(文)△三界事△八部眾事△人非人事。
亦是對諸妄執顯示自心無變易。故說言此心不與三界同性也。已下釋也。於中亦是○同性也迄總句。有諸外道已下別句也。亦是言上如來應正等覺心非青非黃等文約外道真我明心實相被釋對云亦是也。付其或一義云。亦是對法○無變易迄三界八部眾總句也△故說言○同性也三界總句取義。其故八部眾事故說言以下無之。故一義云。一段三界八部眾總句也。具可有不在三界八部眾同性舉三界兼八部也。一義云。三界攝八部眾也。開合不同也。下次廣分別無量諸眾生趣釋意。廣略開合不同見。
有諸外道。計我性即同欲界或同色無色界。是付經現文。釋外道我體欲界乃至無色界同也計義。
乃至謂非想處即是涅槃。或言梵王毘紐天等生一切法。經大綱約三界說之。釋開示經所含密意重重我相有御釋也△非想處無色界中計四空處中非想也。涅槃經舉外道計。計非想非非想處以為涅槃(文)嘉祥涅槃經疏。檀提婆羅門指自腹為涅槃。阿羅羅仙人指無想為涅槃。樹附頭監弗指非想為涅槃(文)。今此意也。乃至言指餘種種計。乃至大毘婆娑等明處五現涅槃等道指可得意也△或言梵王○生一切法(文)。是明別我。外道等梵王計眾生能生也。大師寶鑰上。自在能生梵天所作。未知生人之本。誰談死者之起(文)△毘紐天外道。二天三仙立中二天隨一也。智論第二。韋紐天。秦言遍間。四臂捉具持輪。騎金翅鳥(文)韋紐毘紐梵文轉聲不同也。今疏末卷第十云。毘紐天有眾多別名。即是那羅延天別名天台弘決釋梵王能生父母。所詮外道毘紐梵王生萬物計也。故今梵王毘紐天等生一切法(文)等言等餘自在天等也。
然此三界皆悉從眾緣生。求其自性都不可得。況令心性同於彼性耶。是能破言分明也。
次廣分別無量諸眾生趣。一一言之。皆不與彼同性。已下非天龍夜叉等經文釋。付其廣分別者。上合欲色無色三界說。開天龍夜叉乃至人非人趣同性說。次廣分別有御釋也。
譬如虛空中雨八功德水。已下譬說也。此譬說通上三界八部經文可意得。付其譬說有二重。初以水性不變譬菩提心不變。後以寶性隨緣示菩提心隨緣。釋表裏分明也。但實何不變義詮要可見也。凡付譬說學者易解方便被舉兩種譬喻事。於一種譬喻猶可有不悟機。故兩喻被舉也。約內證相應深旨得意。初水性譬說約金界菩提心。次寶珠譬喻胎藏淨菩提心如意寶譬可得意也。今大日經所說雖淨菩提心觀也。兩部何不離而二不二法體故。兩部內證以二種譬喻被顯得意處也。大師付法傳。一味甘露逐器殊味。一相摩尼隨色分影(文)。此御釋被舉兩部譬喻得意事在之。
譬如虛空中雨八功德水。一味淳淨。隨所受之器。種種差別故。或辛或酸。或溫或濁。然八功德性不與彼同。溫解濁息時清涼如故。未曾變異。是初水性譬說也△八功德水事俱舍論并十住心論等具名字被舉也。冷暖等八功德水義事也△八功德水一味淳淨類淨菩提心一味無相。所受器種種差別可類天龍夜叉○人非人趣差別也。
又如真陀摩尼自無定相。遇物即同其色。然其寶性不與彼同。若與彼同性者是色隨緣生滅時寶性亦應生滅也。是寶珠譬分明也。意。摩尼珠隨影異色被顯其體性不變道理歟。初順明。後若與彼同性已下翻顯。故佛說下合經。若能已下觀得益被明歟。釋摩訶衍論。所入一味本法隨能入門分義末師通法釋時。嘗因曩歲寓跡雲中親獲一珠。圓而愈淨。而能內出眾多之色。以喻對法。且彰八色。紅紫碧綠四淺四深八色歷別。炳然齊現。而其本珠元唯是一。隨色所呼名深紅珠淺紅珠等。根本大乘亦復如是。本唯是一能作八門(文)譬意同也。
復次世尊將欲開示大悲胎藏生曼荼羅。故先正開示心實相門。此復次御釋對上非青非黃等已下文御釋可得意也。下被合經文時。故佛說言如來○同性(文)。此意廣被合非青等經文也。付其上遣外道邪執。今御釋遣行者謬執也。付其初為開示大悲胎藏四重曼荼羅先釋開示心實相義。何以故下其所由被釋也。自宗立體相用時以曼荼羅為體也。一所御釋祕藏記。祕密藏以何為體相用。答。以曼荼羅為體(文)。當段意以大悲胎藏曼荼羅為所詮見。上金剛手發問意釋。此中問意即是發起大悲胎藏曼荼羅也(文)。被釋正喻經文時。欲發起大悲胎藏祕密方便故。復說五種譬喻(文)今又欲開示○心實相門(文)。大悲胎藏生曼荼羅得名下蓮華胞胎二義以有御釋也。
何以故。如行者本尊三昧中說有顯形男女等相及普門示現六趣之身。恐諸行人不了心因緣生故。於寶王真性而生戲論。是開示心實相由釋也△行者本尊三昧(文)。說行者觀相。有顯形男女等相明所觀尊也。付其顯形男女等心非青非黃等經意。及普門示現六趣之身者非天非龍等也。心非欲界自性等及言可得意歟。若又等言可得意。付其將欲開示大悲胎藏生曼荼羅者。胎藏曼荼羅四重圓壇十界性德可當也。然今顯形男女普門示現六趣之身者第三重喜見隨類身見。然者大悲胎藏四重圓壇中。先付第三重身可得意歟。殊更於雜類身可有行者謬執。故付之被釋也。准之第二重已上義自可顯也。或一義云。四重曼荼羅現圖相貌不出六趣形取義也。中臺首陀會天符同像四佛輪王形。已下皆六趣形也。故三界六趣身有御釋十界曼荼羅諸尊相貌不可出故。此義又不可有寬狹也△恐諸行人○(文)是勸誡真言修行人言也。意行者觀心隨示現處四重圓壇諸尊皆心因緣生故。因是法界。緣是法界。因緣所生法亦是法界體性。皆無相菩提心上種種德相。生實有愛慢事不可有之。然偏實有也慢著菩提心寶王上生戲論不可契當真諦淨菩提心也。付之中台法爾自證體性心因緣生云何可得意乎。答。四身各具法爾隨緣二德故。中臺自性身迄可有隨緣道理也。
故佛說言。如來非青非黃。乃至此心不與三界六趣同性是釋經文被合也。
若能如是觀察則不障菩提心也。是被明觀得益也。如是觀察上來非青非黃○非天龍夜叉乾闥婆城○人趣同性觀處被指也。
大日經疏第一本末